标签: 历史

砂糖革命:从阶级象征到平民美味 幕后原因在于血汗劳工?

17世纪开始,荷兰开始有利可图的甘蔗栽种。荷兰移民纷纷在南美东北部的盖亚纳建造甘蔗的大农场。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法国为谋求优渥利益,也开始投入砂糖的生产。 1624年英国占领了位于西印度群岛东侧的巴贝多岛,1655年又占领比起巴贝多岛大约30倍的牙买加岛。向荷兰人学习砂糖制造方法的英国人在这两个岛上设立了大农场,开始大规模的砂糖生产。18世纪时,牙买加岛已取代巴西,成为世界第一的砂糖产地。 17世纪末,法国夺取了原为西班牙属地的希斯盘纽拉岛(现今的海地),并在首都圣多明哥开始甘蔗大农场的经营,也因此18世纪时海地与牙买加岛并列为砂糖大产地。随着砂糖的生产也引发了所谓的“砂糖革命”,造成西印 […]

陈丹燕:我的咖啡馆历史

这里,或者那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是遇到古老的咖啡,在我的旅途上。旅途漫漫,渐渐,咖啡的历史就在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咖啡馆里,那些撒着砂糖末子的咖啡桌子和喝光了咖啡,留下一个褐色杯底的咖啡杯子里串联起来,好像中学时代的世界历史课要考试时,老师在黑板上吱吱咯咯用粉笔写下的复习提纲,一小段,一小段,用箭头指着,渐渐汇成历史。 旅行去了欧洲,美洲或者亚洲,甚至大洋洲和北极,但我一直没去非洲。那里是咖啡豆的故乡,但我却从未涉足那块最古老的大陆,从未去找一下山羊吃的古老咖啡豆。甚至对肯尼亚带回来的上好咖啡豆也不是真的有兴趣,等我家那袋咖啡豆放过了期都未打开,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咖啡馆的咖啡,比咖啡豆更有兴趣 […]

红木、甘蔗、黄金和咖啡 葡萄牙殖民巴西的畸形经济发展史

16世纪初至19世纪20年代,葡萄牙对巴西进行了长达300余年的殖民统治。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对巴西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单一产品制和大地产制成为制约近代巴西经济发展的羁绊。由于独立运动的不彻底性,在独立后的一百年间,巴西仍旧沿着殖民地时期的路径,发展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促成了19世纪咖啡经济的畸形繁荣。“咖啡王国”巴西一方面享受着咖啡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另一方面也饱受其弊病之苦。 殖民者推行单一产品制 15世纪,为了打破意大利人的商业垄断,通过水路与传说中的东方建立直接贸易,葡萄牙人开始探索新航路,继而进行殖民扩张。1500年4月,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率领的葡 […]

韩怀宗:中国咖啡的发展,从1918年的上海说起

抗战前后,咖啡文化昙花一现 中国第一家咖啡馆出现于何时何地,已不可考,咖啡饮品初期附属于西餐厅是必然的,但独立开业的咖啡馆可能早在19世纪晚清时期,已在上海滩租界区营业,主客群是国内外的水手。上海师范大学陈文文所著的论文《1920~1940上海咖啡馆研析》指出,1886年上海公共租界的虹口区开了一家虹口咖啡馆,供应航海人员咖啡与啤酒。但咖啡馆风靡上海,应该是1920年以后的事。 1918年的《上海指南》写道:“上海有西餐厅35家,咖啡馆只有一家。”1920年以后,独立开业的咖啡馆才涌现大街小巷上,民国的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短短30来年,是中国咖啡文化初吐芬芳期,接受欧美思潮洗礼的中产阶级 […]

张承志:咖啡的香气

从1672年巴黎街头出现第一家由亚美尼亚人开办的咖啡店算起,一百年后,巴黎咖啡之昂贵,仍超乎我们的想象。 一个叫做德·桑·皮埃尔的人从印度洋上的莱尤尼温岛归来,随船带回来一箱咖啡。他把咖啡分成小包,分送各位朋友。因为卢梭说过喜欢咖啡,而且“除了咖啡没有别的奢侈”,就送给了卢梭一包。马上,卢梭的回信来了: “拜启。昨日因有客来,未能查看所赠小包中的物件。我等才认识不久,您却已以物相赠。这样,我们的交际就成了完全不合身份的来往。因为我的财力,并无与人赠答的余裕。所以,或者取回您的咖啡,或者彼此再勿谋面,请选择一途为盼。敬具。” 也就是说,一小包咖啡的高价,甚至能使敏感的卢梭与人绝交。那时的卢梭,被 […]

理性时代的咖啡(六):咖啡杯边的革命

在英国进行金融革命的同时,法国也在酝酿另一场革命。18世纪,启蒙思想开始在一些法国思想家的脑海里萌芽,如伏尔泰。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讽刺作家,他曾将新科学理性主义传播到社会学和政治领域。1726年,他因一句玩笑话得罪了一位贵族,被关进巴黎的巴士底狱,后来被驱逐到英国。在英国避难期间,他苦心钻研牛顿的科学理性主义和哲学家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就像牛顿以“力学三大定律”重建物理学大厦一样,为了重建政治哲学大厦,洛克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洛克认为,人生来平等,人性本善,人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别人的生活,损害别人的健康,妨碍别人的自由或侵犯别人的财产。在这些激进思想的激励下,伏尔泰回到 […]

熊培云:酒、咖啡与茶 吃吃喝喝的民主

卡尔·波普尔说,“人类历史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一个社会的民主历程同样包含了各种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进步。 由于民主与社会生活的这种紧密联系,在我们考察民主的生成与发展时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那些生长于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而本文所要关注的正是那些为许多宏大叙事论者所不愿提及却又在真刀实枪地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吃吃喝喝”。 显而易见的是,民主实践并非只是建立起一种简单的投票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所谓民主精神的“间歇性发作”。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精神气质。 饮品中流淌江河 中国人习惯用“源远流长”来概括自己的文明。和世界上许多文明一样,饮料有着同样 […]

理性时代的咖啡(二):咖啡的凯旋

17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咖啡成了预示伦敦政治气候的风向标。查理一世被处以绞刑,英国内战结束,清教徒克伦威尔随后登上了国王的宝座。清教徒统治时期,咖啡馆开始在英国出现。它以优雅的环境、自由闲适的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博得了大众的青睐。酒馆里往往光线昏暗,令人觉得颓靡消沉;咖啡馆则截然不同。这里光线明亮,常备有书架、镜子及典雅的家具,墙上还挂有镶着金色相框的油画,令人觉得轻松闲适。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随后,公众的支持开始倒向君主制度。随着王朝复辟的道路逐渐被扫清,咖啡馆成了政治论战的主要场所。1660年,查尔斯二世回到英国。他的顾问威廉·考文重曾记述道:“在克伦威尔的统治时期,查尔斯的支持 […]

一九五零年代的台湾咖啡馆:我们喝的不是咖啡,是感觉

很多人都知道,在咖啡流行起来以前,台湾人最常喝的饮料是茶。日本人来台湾以前,台湾人靠种茶、卖茶赚了很多钱。靠茶吃穿的台湾人,自然而然也把茶当水喝,不分贫富,都能够在酒足饭饱后来上一杯好茶。 喝茶风气延续了数百年,直到日本人来到台湾以后,台湾人才开始接触到新饮料──咖啡。事实上,日本人喝咖啡只比台湾人早一点点,明治初期的西化革命不只革了日本人的脑袋,也革日本人的嘴,牛排、咖啡、冰淇淋,从此以后皆荤素不忌。 资料显示,日本人带起了台湾人喝咖啡的风气。一九一三年,画家石川钦一郎在新公园的“ライオン”(Lion)咖啡厅举办“番茶会”,邀集官民文人共同参与。“番茶”就是咖啡,“ライオン”位在今天的台北二 […]

理性时代的咖啡(一):咖啡杯边的启蒙

咖啡是提神的饮料,是滋补心神的营养品。与酒精饮料不同,咖啡让我们神志清醒,思维专注;它吹散了胡思乱想的愁云惨雾,用真理的灵光照亮了真实的世界。——朱尔斯·米什莱,法国历史学家(1798~1874) 希腊人也难免有犯错的时候。重的物体并不会比轻的物体先落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心脏也并不是为血液加热的炉子,而是为体内的血液循环提供压力的泵。但直到17世纪初,随着天文学家和解剖学家带领人们一步步走进从前的未知世界,欧洲的思想家们才开始认真考虑向古希腊的传统哲学定论发出挑战。 意大利的伽利略和英国的培根是这场革命的先驱。他们拒绝对古代经典盲目跟从,提倡实际观察和实验。1620年,培根的著作《新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