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古巴咖啡总算出头天了!

古巴拜教育之赐,缔造了文艺、医学、生化科技研究等卓越成就,古巴政府更特意设立各式各样的奖项刺激劳动力。然而,一谈起古巴的经济,不禁令人摇头叹息。低靡的经济致使古巴人民得忍受低微的工资,入不敷出是人民普遍的生活现象,即使顶着各奖项的光环,依然掩饰不了古巴困顿的经济窘态。     美国对古巴实施了五十多年超过半个世纪的制裁,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给了美国和古巴两边有力人士有利可图的机会,他们把货品倒卖,把价钱翻了几番,从中谋取暴利,最终受害的还是古巴老百姓。     美国农民把农作物运到第三国,再以高价卖给古巴政府,古巴政府需要与他们签合约,以西方货币来结算。     还有,古巴设立的CUC外滙 […]

咖啡馆的兴起到咖啡聚会

17世纪欧洲有一间很特别的咖啡馆,是在1687或1688年劳伊在伦敦开的,几年后,他把经营的十分成功的咖啡馆搬到龙巴尔街,在那里经营了80年之久。劳伊的咖啡馆在当时马上变成航运业相关人士的聚会场合,人们来这里打听最新的消息,很快的“保险业”这个新兴行业渐渐兴起,到18世纪的时候,劳伊咖啡馆已经变现在世界上知名机构,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当时保险经纪商会在会在劳伊咖啡馆会见客户和交易,渐渐的伊些海上保险业者会租下固定的包厢,后来干脆搬到了伦敦的皇家交易所,原先的老主顾们决定将自己的组织合并,原先的咖啡馆就变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这是咖啡馆很特别的一段故事,老师的讲义里也 […]

乐观的中产阶级相信:咖啡是生产力的来源

咖啡是最佳的醒酒剂,将喝了酒昏昏沉沉的人们从麻痺混沌中唤醒,投入中产阶级的劳动和进行工业发展,17世纪的人这样相信着,这种想法到了今天仍然普遍存在。 此外,咖啡还被赋予了其他特性,有些是没有现代科学证实的,当时的人只是把自身的需求投射在咖啡身上,例如安慰剂和抑制性欲的作用。    咖啡之所以被当成使人清醒和抑制性欲的饮料,可以看到新教伦理在背后运作,“清醒”与“禁欲”一直是清教徒禁欲运动中最重要的口号,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增强新制活动,加快感知的速度,同时还让判断力更强,并且在不会导致沮丧的副作用下刺激心志活动。” 这些特性,让咖啡成为现今中产阶级时代的饮料,在时间点上 […]

咖啡馆在英国的兴与衰

1876年,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欧美间经历20年候鸟般的穿梭生活后,定居伦敦,开始写作《英国时光》,记录他的旅居体验,评述他为之着迷的这个岛国的景物和人情。当写到伦敦印象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国际大都会竟然找不到一家在巴黎、在欧陆城市街头常见的供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休憩、交际的咖啡店。事实上,今天访问英伦的游客假使有心,也会察觉,喝咖啡的地方虽有,垄断市面的基本上是意式咖啡店(如Costa)或美式咖啡馆(如星巴克),都是根源于外国的20世纪时髦产品。而体现英国本土口味和历史文化风情的品牌难觅踪迹。 然而,200多年前,英国曾有过一段由咖啡和咖啡馆文化所主导的历史,见证过世界上最壮观的咖 […]

为什么荷兰的“咖啡馆”里不可以吸烟 却可以抽大麻

15世纪之后,喝咖啡的习惯从非洲和中东地区传入欧洲,到了17世纪才普及,有了专门喝咖啡的场所。 早期的荷兰,喝咖啡的店铺用荷文或者法文,叫Koffiehuis或者café,售卖咖啡,以及一些含酒精的饮料,当时,这些喝咖啡的地方有很多叫法,也包括使用英国人的叫法coffeeshop。起码上世纪60年代之前,coffeeshop的确是指代一般的咖啡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当于中国茶楼的以饮料消费为主的社交场所越来越多变种,产生了主要以喝酒为主的场所,称为kroeg、knijp 或者更加通俗一点的 bar ,于是,荷兰当局就将这些餐饮场所细分,对其中销售酒精饮品的场所提出了营业要求,持牌人必须 […]

与咖啡相关的血腥迫害 麦加的咖啡迷不惜为虔诚一战

只要是穆斯林,就知道伊斯兰教信仰里有禁酒令。相对之下,咖啡倒是没有在古兰经里被明文禁止,甚至还可以说是切中要害递补上了其他麻药留下的缺口。于是,爪哇咖啡慢慢成了“伊斯兰教的酒”。因为伊斯兰教禁酒禁得比盐湖城(犹他州的州治所在,摩门教的大本营)还凶,所以咖啡果然也很快就惹毛了伊斯兰的高层。 第一次有宗教界发声来炮轰咖啡,是在一五一一年,当时咖啡“渗进”伊斯兰世界还不足百年。圣城麦加的宗教学者对喝咖啡这件事情恨之入骨,因为他们没办法忍受人喝咖啡不是为了熬夜礼拜,而是(别吓到喔)单纯享受喝咖啡的乐趣。咖啡的芳香美味对他们来讲是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在一五一一年,一位名叫凯尔.贝格(Khair Beg)或 […]

越南咖啡文化:是国民饮品 更是文化符码

提到越南特产,咖啡一定列为其中。但在熟悉咖啡文化的外国咖啡爱好者眼里,这个国度的咖啡竟然跟他们所熟悉的黑咖啡、拿铁、卡布、手冲、冰滴等不同,让他们既感到有些熟悉(毕竟都是咖啡),又有些新奇(因为从来没见过)。可想而知,外国人对越南咖啡作为一个经济-文化产物不免感到些许疑惑与不解。 咖啡产量方面,咖啡厅常见的咖啡地图上,常常找不到越南咖啡豆踪影;但越南的咖啡出口产量却在世界名列前茅。喝法上,越南慢滴咖啡是世界独有,与一般为人所熟悉的意式、美式咖啡都不相同。消费方面,在越南喝咖啡属于平价消费,路边处处可见摆放简易座椅的咖啡摊;与星巴克那种走高级消费路线的咖啡明显搭不上关系。这些既熟悉又新奇的定位使 […]

咖啡瘾史:前往摩卡港

埃塞俄比亚人发现咖啡能引起幻觉后,与他们比邻的国家便跟着爱上这些令人着迷的豆子。有记载说埃塞俄比亚北边的埃及人,是最早染上咖啡瘾的。有些激进的学者更将埃及传说中的忘忧药(nepenthe)—特洛伊(Troy)王妃海伦为了减轻痛苦而服用的药物—视为早期的咖啡。 哈拉咖啡最主要的转运站是东边的红海,再以海运转运到叶门的阿玛卡港(Al-Makkha),也叫做摩卡港。第一世纪时,哈拉与阿玛卡之间曾有大量交易,大多数的交易项目是驼鸟羽毛、犀牛角和乌龟壳……一些重要而值钱的东西;当然,奴隶也是其中一项。 阿拉伯人是恶名昭彰的奴隶贩卖者,他们会大张旗鼓收买奴隶制度的受害者,这些人被称作“Zanj”。可是Za […]

我喜欢咖啡馆的咖啡 但绝对不是连锁咖啡店的咖啡

我喜欢喝咖啡,即使我知道一天若喝上超过第五杯,对身体是一种伤害,但我依然喜欢喝咖啡。 我喜欢喝两种咖啡,第一种是我老爸泡制的独门咖啡,香醇而不苦涩。虽然我极爱喝老爸泡的咖啡,但总不能老叫朋友到家里来坐,拗老爸泡一堆咖啡出来会客?于是,我与朋友更大部分是喝另一种咖啡:咖啡馆里的咖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咖啡馆得是自营作业的咖啡店,绝对不是连锁店。 为什么我必须强调是哪一种咖啡馆,因为我认为连锁咖啡店与自营作业的咖啡馆是全然相反的两种东西,即使他们卖的都是咖啡。就像巷口的书局与诚品书局不同,虽然他们都卖书。 喝咖啡、泡咖啡馆,并不是最近流行起来的什么新潮流,一九四○年代,沙特与西蒙・波娃这对爱 […]

发行过报纸 搞过拍卖会 还卖过保险 这家咖啡馆可谓经营有道

1688年,不惑之年的英国人爱德华·劳埃德在伦敦开办了劳埃德(Lloyd’s)咖啡馆。 咖啡一度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赚钱的商品,这也导致了伦敦咖啡馆的繁荣,在1650年到1750年这一百年间,伦敦有超过3000家咖啡馆挤满大街小巷,伦敦也成为世界的“咖啡之都”。 当时的伦敦已经有加罗韦咖啡馆、乔纳森咖啡馆等知名咖啡馆。那么劳埃德咖啡馆是怎么做到在众多咖啡馆中脱颖而出的呢? 首先它有一流的服务。咖啡馆采用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的营业方法,饮料有咖啡、红茶、啤酒和杜松子酒,另外还有各种食品。它比任何一家咖啡馆都要整洁,为了方便谈话,店里设置了互相隔开的桌椅。 其次劳埃德招揽到的顾客都不是普通人,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