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文化

心灵捕手、咖啡和娱乐:咖啡馆在布拉格的多重角色

一八八一年,巴黎“黑猫夜总会”(La Chet Noir)在蒙马特小丘上开张,灯火辉煌。 过着波西米亚夜生活的“黑猫”桀傲不驯,在此川流不息的艺文创作者包括年轻而尚未成名的毕卡索、忧郁而右耳仍健在的梵谷,薄绿色的苦艾酒热吻创作者的血管,舞台表演与美学的议论炽烈,召唤众人的缪斯女神,新的艺术流派遂在黑猫眼底风生水起,如花粉传播般飘散在欧洲大陆。 无独有偶,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到一九四八年共产党接管布拉格之前,当地咖啡馆扮演的角色相当类似于巴黎左岸的“黑猫”,具备沙龙、夜总会、艺文具乐部的多重功能,捷克知识分子与艺文人士长期在咖啡馆看戏、朗读、辩论,甚至跳舞。之后在政府思想控制最严苛的那些年,幸存的咖 […]

咖啡爱好者在罗马应该怎么点咖啡?

在意大利的咖啡文化里,没有我们所熟悉的香草拿铁、榛果拿铁、焦糖玛奇朵等口味,下列是当地最常喝的基本款,别混淆啰! 浓缩意式咖啡(Caffè espresso):通常简称Espresso,该字在意大利文有“快速的”意思,香醇浓郁,是一般意大利人最常喝的咖啡种类,当地人多直接以“Caf fè”来表示。若觉得一小杯浓缩咖啡不过瘾,可点双倍分量的浓缩咖啡(Caffè doppio)。 玛奇朵(Caffè macchiato):macchiato有“污点的”含意,也就是指一杯咖啡中有白色点点的牛奶,适合觉得浓缩咖啡太苦的人,以少许牛奶去掉一些咖啡的苦味,多为中午过后点的咖啡。 卡布奇诺(Cappucci […]

时间长、利润低,年轻人又不愿接手,马来传统咖啡店逐渐走向夕阳

在马来西亚传统的咖啡店用餐的,多数顾客都是中上年纪,年轻人倾向高级或连锁咖啡馆消费,原因是有网络和空调设备,而且特色的装潢摆设,以及食物创意概念等。 无论咖啡馆或咖啡店一般都能让人坐上好几个小时,惟咖啡馆的精品咖啡和食物价钱都在中上,而传统咖啡店的咖啡则是比较便宜,倘若顾客流动量慢,赚取的利润也随之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人若要创业都会向往高级咖啡馆,而非接手咖啡店。 接受《花城》社区报询问的传统咖啡师傅说,虽然泡咖啡的功夫并不难学,说辛苦也并非,但就是时间长,除了营业时间外,前后还有准备功夫以及收拾工作,然而时下年轻人都比较向往舒适的工作,因此都不愿长时间在店里。 他们也指出,若有一天打算 […]

逼不得已的香港新时尚:到自助洗衣房喝咖啡、看书、玩手机、交朋友

在香港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海产干货行鳞次栉比,一筐筐的海参和扇贝、鲍鱼争抢着空间,其中有一家店格外显眼。在鱼干和虾干的刺鼻气味之中,这家店铺飘出了煮好的咖啡和新洗净的衣服的香气,它的名字也恰如其分:Coffee & Laundry(咖啡和洗衣店) 这家店半是自助洗衣房,半是咖啡厅,为顾客提供各式饮料、糕点,以及10台自助洗衣机和干衣机。 对香港居民来说,在自助洗衣房里洗衣服是一种全新体验。据说,到了2014年才有第一家自助洗衣房开业。此后数量飞涨。据估计,到今年年初已经开了超过180家洗衣房。 自助洗衣房为什么会这样激增?原因在于香港日益严重的经济适用房短缺。在这个已经是全球最贵的房地 […]

对话《Drift》杂志:我们将咖啡作为主要线索来探寻一座城市

随着精品咖啡浪潮在世界各大城市不断兴起,一个个独立咖啡馆成为了都市青年文化发酵的空间。咖啡,由人们对于这种饮料的选择,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全球现象的都市化生活方式。2015年初在纽约创立发行的半年杂志《Drift》,正是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并率先将咖啡与都市旅行相结合。 主打咖啡旅行文化的杂志《Drift》, 每期以一个城市为主角,从咖啡店、 咖啡烘焙者、咖啡饮用者等组成的咖啡生活社群,延伸到该城市的文化、 历史、街区、居民生活等旅行议题。 每期只做一个城市,得以让《Drift》更好地呈现每个城市的特质与个性,纽约街头文化的叛逆、东京无处不在的精致、哈瓦那热情洋溢的彩色街道、斯德哥尔摩的北欧式 […]

Andy Tsai:为什么阿姆斯特丹除了运河和单车外,也是欧洲文青咖啡的翘楚

一般人对阿姆斯特丹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它们纵横交错的运河,四处都是的自行车...呃,红灯区和大麻(人家毕竟两样都是合法的嘛)!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座迷人的城市现在在欧洲其实也是第三波咖啡店的翘楚。在欧洲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被第三波的咖啡浪潮扫到,所以在欧洲喝咖啡真的要碰运气。咖啡不可貌相,运河之水不可斗量,阿姆斯特丹现在的咖啡文化真的是相当蓬勃,已经成为欧洲第三波咖啡的重量级城市。 这都是近年来的发展了。早年阿姆斯特丹所谓的“咖啡店”其实大多兼作卖大麻的店,所以对去阿姆斯特丹的外国游客来说,上“咖啡店”指的其实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不过现在的阿姆斯特丹已经完全改观了。现在阿姆斯特丹的文青咖啡绝对会让 […]

无人知晓的咖啡馆

福莱轩是一家咖啡店的名字。或者说曾经是。这样讲,或许表达了一种不情愿,不情愿去猜想甚至承认这是一个过去式。“福莱轩”不过是一个名字,一种指称。我在这里写下的文字,是关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私人史,福莱轩是这段私人史的承载空间,当它关闭以后,不可避免地,在时间上也承担了某种书写。 福莱轩的名字怎么来的,我不知道。若是只听名字,真是一家很难吸引到大学生的咖啡店。我们知道这里,已经是2014年的春天了。在此之前,北师大东南西北的咖啡馆几乎都已经跑个遍。最后,发现了东门过天桥向北五十米的福莱轩。我还记得店里的WiFi名称,叫Nobody Knows。 昏暗慵懒文青气息 当我们尝试用“发现”来描述这一过程 […]

哥伦比亚咖啡见闻:咖啡在这里是家务事

在安地斯山脉北侧哈丁镇,生气盎然的广场大约有二十间卖咖啡的餐厅和咖啡馆。我选了一家,在路边的浅蓝色桌子坐下,点了一杯café tinto─也就是黑咖啡。一杯八百披索,大约是二十五分美元。 咖啡是小镇的重心,是此地的经济,也是全民的文化认同。 当咖啡上桌后,一股直接来自豆子的浓郁醇香扑鼻而来,我喝了一小口,发现四周没有人使用随行杯或纸杯,因为没有人会外带咖啡,所有人都坐下来,好整以暇,慢慢享受。 哈丁镇位于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西南部的咖啡产区,而安蒂奥基亚省的咖啡产量又居全哥伦比亚之冠,还有比这里更适合尽情享受咖啡的地方吗? 如果你说要来哥伦比亚,恐怕还会听到各种警语提醒。过去数十年,左派“哥国 […]

咖啡馆主的日常: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子无才便是德,有点道理! 小小厢房有一个客人,安静地在看着书,啜饮着咖啡。 吧台一位男客,我正与他聊著有趣的话题;门开了,前后进来两位女士。 她们在台灯前坐下来。我过去送茶水,顺道问她们要什么咖啡。她们说只想找个地方聊聊天,随便就好。我心想,这也不是来讨咖啡喝的,于是给了她们也不太酸的摩卡爪哇。我则和我的客人续前面未完的话题。 两个女人刚开始音量不是很大,但是也是可以听得到谈话内容,她们并没有刻意放低声量的打算。说着说着,分贝越高,越来越激动,活像需要大家帮她评评理的态势。我和客人对望一眼,非常有默契地都不再讲话,我已经打算认真听她们谈话的内容。 “妳知道吗?我生了三个小孩,是他们的长孙耶, […]

日本咖啡业者花招尽出摆脱红海 咖啡高阶市场开打

星巴克带动亚洲市场的咖啡风潮,随着便利商店加入战局推出平价咖啡之后,各种平价咖啡连锁店与小商家自营的咖啡店愈来愈多,平价市场已经成为一片红海。日本平价咖啡业者创造高阶品牌抢进高端市场,日本家电大厂也看到体验式咖啡消费型态的商机,推出家用版咖啡烘培机甚至咖啡豆外送服务,满足资深咖啡鉴赏家。 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isa Review)报导,1996年星巴克进驻日本,改变日本的即溶咖啡与滤挂式咖啡市场,2013年日本便利商店推出平价现磨咖啡之后,咖啡市场开始快速成长。2016年之前4年,日本的咖啡消费金额年年创纪录,2017年稍微下滑,但整体规模已达2.9兆日圆。随着消费者咖啡品味晋升,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