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说每一杯好喝的咖啡背后都有一段不凡的故事,可能有点哗众取宠,营销痕迹太重会让好故事变成坏事故;但说到每一位活下来的咖农背后都有一段艰辛的过往,想必观众们容易表示一点点同情。 纪录片《caffeinated》关注的就是咖啡业最底层的从业者—-咖啡农—-的生存状况,以解释“咖啡与消费者的关系”,并试图向消费者传递两点主张:永续咖啡与直接贸易。 永续咖啡是目标,直接贸易是手段。用合理的价格向咖农购买咖啡,提升其经济收入,以生产出高质量且于环境无害的咖啡豆。 细心的咖啡爱好者能从片中得出一个简单的判断:直接从某户咖农手里买来一磅咖啡豆,是符合咖农、烘豆师和你本人三者利益的一项举 […]
编者按:公平贸易制度,即通过公平贸易标签组织(FLO)和其在美国的认证会员执行工作。海外的咖啡种植者,通过公平贸易的管道进行贩售,且被支付咖啡豆的最低价格为:每磅 1.40 美元。如果市场价格上涨,种植者除获得市场价格,再补贴0.20美元来投资生产者和当地社区。为了拥有公平贸易的价格,种植者必须获得认证,加入合作社、同意组织订定的农药和化肥使用标准,并支付咖啡农民合理工资。 公平贸易的出现,主要目的为使生产者和劳动者获得公平的酬劳,减少被中盘商剥削的机会和脱离贫困。但当你购买一杯公平贸易的咖啡,咖农真的因此获利,从此摆脱贫穷吗?我想至少有这八个原因,让公平贸易的努力化为乌有: 1、公平贸易体系 […]
在埃塞俄比亚西部城市金马郊区的Wodessa合作社仓库外,咖农们推推搡搡,看着他们举世闻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被装进标有显著条形码的麻袋里。设计这些条码是为了能告诉全世界的顾客这些咖啡豆到底从何而来。 Limu Innarea咖啡合作社的经理Fekadu Dugassa解释道:“咖啡豆购买者对谁在种植咖啡豆感兴趣。我们的目的是推销咖啡豆的生产者。”这个合作社位于金马外郊高纬度的平原上。 尽管埃国部分区域干旱成灾,但在西南高地的咖啡产区,雨水充沛。咖农们希望这种高科技条码系统能够为他们的咖啡在青睐原产地认证的全球市场中获得价格优势。 “我们国家的咖啡豆产地较多,可追踪性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咖啡豆来自哪里 […]
贫富不均的问题,存在于多个国家的内部,更存在于国与国之间。虽然经济学家拥抱贸易,但在国际范围内,贫穷与富裕之间位阶不平等的贸易,是否会有构成剥削的嫌疑呢? 至于贫穷国家的血汗劳动,如童工、劳工环境低落等,例子比比皆是。如在2013年,孟加拉一家成衣工厂倒塌,造成1129人死亡;而星巴克、雀巢等国际财团血汗农民,低价购入咖啡豆,更是由来已久,这才催生了现有的公平贸易体系。 然而,公平贸易有用吗?一群倾心经济学的台湾学生所组成的“白经济”研究团队撰写的这篇文章就经济学之角度,分析公平贸易的可行性与限制,并以公平贸易的起源--咖啡--作为实案讨论。 为何公平贸易行得通? 公平贸易认证之所以可行,最根 […]
编者按:纪录片《A Film About Coffee》(一部关于咖啡的电影)通过咖啡业者的视角,向普通的咖啡消费者展现了一杯咖啡背后的故事,从种子到杯子,一粒咖啡豆究竟经历了什么呢?有人视其为瘾品,有人奉其为圣物,有人感恩其养家糊口,有人当它是生财之道……咖啡背后,折射更多的依然人性与世道。无论如何,咖啡总是值得你去了解的。 编辑:kaweh.net
故事发生在危地马拉的圣马可地区。那是我第一次采摘咖啡果实(像樱桃一样),我费了很大劲儿,才能在陡峭的山坡上保持平衡。我在腰上绑一个采摘筐,然后就按照采摘师傅赫尔曼所要求的,只采摘已经成熟的红色果实,但有时候,也会不小心碰到尚未成熟的绿色果实,它们掉进我的采摘筐里,所以,采摘过后,我还得进行分拣。 我把成熟的咖啡果实放进嘴里,啪地一声咬开后,就能品尝到咖啡果甜甜的果肉。想要用舌尖碰到保护咖啡豆的种衣,却还要花点工夫。跟花生一样,咖啡豆通常成对生长。吐掉种衣,我终于剥出了咖啡豆,上面还覆盖着一层透明的银色种皮。如果种咖啡的土壤中缺乏硼元素,咖啡果中可能就只有一颗咖啡豆,叫作豌豆咖啡果,有些人 […]
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郊外的咖啡种植园里,采摘工正穿梭其间,将咖啡豆摘到挂在胸前的叫做“卡胡埃拉”的采集筐里。 在中美洲这个世界咖啡主产区,“卡胡埃拉”既是咖啡筐,也是记工单位,等量于15公斤,摘一“卡胡埃拉”的工钱是2美元。 虽然这还不够在圣何塞的星巴克里买一杯最便宜的咖啡,但已是中美洲最高的出价。每年收获季,邻国尼加拉瓜都有大批劳工来到哥斯达黎加,专门从事咖啡采摘。在他们的故乡,2美元差不多是一天的收入。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在我们惯常的认知中,咖啡代表了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巴尔扎克一生喝下5万杯咖啡,完成了旷世巨著《人间喜剧》,“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 […]
在非洲大陆上,咖啡豆长年作为经济作物,多为出口,境内的需求向来很低,在肯亚、乌干达,人民往往倾向喝更便宜的茶。然而,根据欧睿(Euromonitor)消费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至2014年间,非洲境内的咖啡需求量增长了20%。乌干达一位商品交易员David Barry针对此结果表示,国内咖啡消费增长及建立咖啡文化,对于生产国而言是极为有利的事,而且“农夫们能对品质更有了解。” 强劲的国内市场能保护咖啡生产国免于受国际价格震荡、需求波动的影响。最近几年,咖啡价格受到世界最大生产国巴西产量变动影响,价格像坐云霄飞车,该国主要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价格去年曾涨至每磅2.29美元,但今年9月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