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趣闻

迷上热可可的人们:热可可与阶级

卡洛斯一世时(1516∼1556),征服者科提斯早已将可可的相关报告呈给西班牙宫庭。继任的菲利普二世(Felipe II)于1580年同时兼任西班牙国王及葡萄牙国王,打造了“日不落帝国”。之后的葡萄牙宫庭中更设立了称“chocolateiro”的宫廷可可总管。 宫庭可可总管身负两种任务,其一为提供热可可给皇家成员和宫庭贵族饮用,另外一项任务则是在葡萄牙军队专属的皇家医院开立可可药方,储备可可。 宫庭可可总管的任务也包括在呈供热可可时,筹备一场豪华的表演。17 世纪西班牙宫庭里公主举办的点心会上,可以看到热可可的身影。其时,桌上会摆放豪华装盘的糖果、多种糖渍水果、饼干和糖罐。热可可装在瓷杯中,玛 […]

这是什么咖啡?好喝到壁虎要站起来喝

印度脸书粉丝专页“Ziada english na jhaar Eminem ki olaad”近日贴出一段影片,从中能够看见一只壁虎,为了喝纸杯内的咖啡,竟在橱柜顶端站立起来,且不断伸出舌头舔舐咖啡,就算已经被人逮个正着,依旧神色自若地继续品尝咖啡。 许多外国网友看完这个影片,都感到相当不可思议,除了将影片分享给亲朋好友之外,也相继留言指出,“这是什么咖啡?好喝到壁虎要站起来喝”、“第一次看到壁虎站起来欸,之前从来没看过”,也有网友表示“拍摄者不阻止它,是故意泡给它喝的吧”、“希望不是要毒害壁虎”。 来源:脸书

为什么英国人在1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以茶代咖啡?看看英国人的矮茶文化

在 17 世纪,咖啡在欧洲各国兴起,伦敦市几乎处处都有咖啡馆。咖啡馆虽以咖啡为名,也有卖茶和朱古力。到了 18 世纪中期之后,英国人渐渐以茶代咖啡,以前日日饮咖啡,后来则是天天饮茶,为何会如此?到了今日,历史学家依然找不出答案。 虽然原因尚未找得出来,有些讲法则已经遭否定。例如有人怀疑当时茶比咖啡便宜,所以英国人就改饮茶。据学者分析估计,当时一杯咖啡所用的咖啡豆成本,和一杯茶所用的茶叶成本分别不大,而且茶兴起之后,售价有增无减。不过,茶叶比咖啡豆轻,即使一磅茶叶的价钱比一磅咖啡豆高,一杯茶所用的茶叶重量,却比一杯咖啡所用的咖啡豆重量少。两者的成本难以精确计算,但学者认为英国人饮茶渐多的原因,不 […]

知名投资人欧莱利拒绝花2.5美元买咖啡 原因值得深思

ABC节目“创智赢家”(Shark Tank)评委欧莱利(Kevin OLeary)是身价达4亿美元的富商兼知名投资人,但他绝不会把辛苦钱花在一个地方:咖啡店。 欧莱利在接受CNBC访谈时表示:“我会花2.5美元买咖啡吗?绝不。花这么多钱购买成本只有20美分的咖啡简直是浪费钱。我从不花2.5美元买冰咖啡或拿铁之类的东西。” 反之,欧莱利选择自己在家泡咖啡。他表示:“我喝咖啡,每天早晨来一杯,成本约18美分而已,其他钱就拿去投资。”省小钱并持续投资的习惯,也是欧莱利理财之道的重点。 欧莱利也表示:“事实是,有很多东西是你根本就不需要的。我所学到、且真正协助我在投资之路上维持成长的原则是,我检视自 […]

阿拉伯咖啡礼仪:主人亲自倒的话,请不要喝第三杯

客人进屋后,主人或其仆人首先必须奉上咖啡给客人,这是一种表示欢迎的基本礼仪。客人若见主人亲自倒咖啡,必须有所节制。只喝一杯表示对主人的敬意,喝第二杯表示他很自在,喝第三杯表示愿意持剑护卫主人。因此客人喝一、两杯是礼貌的,喝第三杯就越界了。 阿拉比卡=阿拉伯 咖啡一词源自古老的部落社会,在伊斯兰之前,此词是“酒”的名称之一,在古词典《阿拉伯人的语言》(Lisān al-‘Arab)里,此词意即“酒”,其词根qahā意为“丧失食欲”。咖啡借用酒的词汇,在于两者颜色相仿,或因两者都会让饮用者没有食欲或精神上起变化。英文coffee便是来自阿拉伯语的qahwah。早自蒙昧时期,阿拉伯诗便经常以qahw […]

脱咖啡因咖啡为何而生?迎合希特勒的种族优越感

咖啡全球风行,而不同国家各有喜好,东南亚口味偏甜,印尼较苦,意式咖啡讲求精致,日本则以快捷为前题。日本人为方便省时而发明了罐装咖啡,至于德国的代表作,则离不开政治色彩浓厚的另一大发明 Decaf(脱咖啡因咖啡,Decaffeinated coffee 的简称)。 德国与 Decaf 关系密切,并不仅仅在于它是由德国商人 Ludwig Roselius 发明,不过,这件事本身亦充满故事性。因为 Roselius 既认识咖啡,却同时对之心存痛恨,他认为父亲的死因就是饮用太多咖啡所致,事实上,其父生前确实任职于咖啡工场。Roselius 为此立志研发一款可避免咖啡因上瘾的咖啡,但当然,很难凭空想像到 […]

在土耳其喝咖啡的 人人都是占卜师

咖啡占卜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来自希腊,基于对命运的好奇心,因此希腊人很喜欢占卜与算命,也因此促成哲学、占星术、天文学的发展,希腊人深信运势会随着每天改变,也因此衍生许多特别的占卜方式。当从土耳其引进咖啡至希腊之后,喜欢占卜的希腊人也因此发展一套独特的咖啡占卜法。 第二种说法来自于土耳其,土耳其的民族性热情而好客,对与客人都会热情招待,希望能宾主尽欢,而为了在用餐后,还能将客人多留一点时间,因此土耳其人发明了咖啡占卜,借由咖啡占卜增近与客人的感情,也闲聊八卦、交换资讯消息,而预测吉凶的咖啡占卜也因此流传至今。 在土耳其喝一杯咖啡,占卜一下一年的运程,这几乎是所有土耳其人的习惯。就像中国喜 […]

阿拉伯的女人可以因为丈夫不为她倒咖啡而提出离婚

阿拉伯女人被世界公认为神秘一族,因其严格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约束,她们很少抛头露面。男人身着拖地白长袍,女人天天是黑长袍,面纱将女人脸部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一双明眸大眼睛。在公共场合里,女人决不轻易与外人讲话,她们似乎与五彩缤纷现代女性社会离得很远,所以,阿拉伯女人既很漂亮、又显得异常神秘。    阿拉伯女人可以不工作,凭政府补贴足够维持生活,女人目标便是嫁个好男人,然后一生享受男人呵护,在像医院、邮局、电信局等公共机构,女性都是不需排队,连外国女性都可以享受优先办理待遇。如果女性觉得某个男人对自己眼神、言语、行为等有所冒犯,或未经预先许可,男人对着女人擅自拍照,只要拨通一个特定电话号码,马上就有 […]

香草:大情圣卡萨诺瓦和萨德侯爵的催情剂

一如英国桂冠诗人菲利普·拉金所形容的,在1960和70年代的英国,任何童年“枯燥乏味”的人,一听到“香草”这两个字,就一定会想到鹅黄色的沃尔冰砖、夹在上了糖霜的易脆威化脆饼之间。有趣的是,1970年代正是冰淇淋工程的鼎盛时期。甜筒就是1976年由意大利史必卡(Spica)公司发明,用油和巧克力隔离甜筒和冰淇淋,使它不会浸得湿透,这种甜筒一出,马上就拉开和其他冰淇淋的层级。 然而单纯的香草冰淇淋砖却有一股教人怀想的力量,让人回想到1920年代生活还没有这么狂乱的时代,肉贩汤玛斯·沃尔终于实现了他在一次大战之前就想到的点子,在派和香肠夏天销路下跌之时,用他的工厂和员工制造冰淇淋出售。 在许多人心目 […]

砂糖革命:从阶级象征到平民美味 幕后原因在于血汗劳工?

17世纪开始,荷兰开始有利可图的甘蔗栽种。荷兰移民纷纷在南美东北部的盖亚纳建造甘蔗的大农场。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法国为谋求优渥利益,也开始投入砂糖的生产。 1624年英国占领了位于西印度群岛东侧的巴贝多岛,1655年又占领比起巴贝多岛大约30倍的牙买加岛。向荷兰人学习砂糖制造方法的英国人在这两个岛上设立了大农场,开始大规模的砂糖生产。18世纪时,牙买加岛已取代巴西,成为世界第一的砂糖产地。 17世纪末,法国夺取了原为西班牙属地的希斯盘纽拉岛(现今的海地),并在首都圣多明哥开始甘蔗大农场的经营,也因此18世纪时海地与牙买加岛并列为砂糖大产地。随着砂糖的生产也引发了所谓的“砂糖革命”,造成西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