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散文

不好意思,我拿咖啡当开水喝,你没什么意见吧?

喝咖啡是为了情调、为了口感、为了提神、还是为了熬夜? 对我这种不大懂得情调,也不重视口感的人,咖啡对我的最大效用就是提神醒脑,正是熬夜的最佳圣品。 本来我是很少喝咖啡的人,还曾颇为沾沾自喜自己的“爱用国货”,只喝本地茶叶、不喝进口咖啡。不过,今年甫自学校毕业,来到某高职担任实习教师后,我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终究是晚节不保,变成一个“一日无咖啡,就面目可憎”的人。实在是因为这里的同事很喜欢煮咖啡(真的煮得很不错哩),办公室经常都弥漫着咖啡香味,久而久之,我也就禁不住咖啡香味的诱惑,跟着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一天不喝咖啡,就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很没精神,当然是面目可憎了。 最近因为事多心烦,导致睡眠不足 […]

消失的咖啡馆和我的生活

每到邮局都会看见对街这家咖啡馆,虽然从没进去喝杯咖啡,依然会情不自禁多看一眼;造型有别于一般店家,座落在街道交叉口的建筑独特,拱型长窗搭着轻薄的纱帘,从屋外看进去的感觉非常浪漫。 咖啡馆外围绕着绿意,临着的街道一端是属于车辆出入较少的巷弄,路边连接着木板垫高的庭院造景和户外咖啡座,每逢夜晚经过这里,咖啡座透出柔美灯光和幽静巷道呼应,会让我想起梵谷的那幅美丽名画“夜晚露天咖啡座”,让我的眼睛直发亮呢! 去年某日到邮局办完事情,我站在邮局旁的骑楼下,终于将独特的咖啡馆画了下来;其实当下只用黑笔简单画出“轮廓线稿”,淡彩部份回家后再凭记忆上色。“生活速写”对我而言就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纪录,先用眼睛仔细 […]

因为咖啡香 一段友情徐徐越过20余年

曾经,我是不喝咖啡的。那时候台湾的“咖啡文化”还没启蒙,大街小巷少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咖啡馆、更没有超商普及的平价咖啡;在咖啡馆里喝咖啡,相对当年生活水平算是昂贵消费。 当时小姑久居美国,偶尔回台会特别带上2瓶罐装的“即溶咖啡”送给我们。先生年轻时就喜欢喝咖啡,每回在家冲上一杯,咖啡香气顿时在狭小的客厅里飘散开来……久久不散!我虽然乐于闻香却没勇气喝,曾经尝试的喝了一杯,却让我心悸、甚至失眠,从此我再也不想要喝咖啡了。 没想到后来的我喜欢喝咖啡、甚而爱上咖啡馆,是因为“你的友谊”传送了奇妙的咖啡香给我,让我一向视为畏途的“咖啡因”,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如今差不多20多年了,我每天至 […]

沈嘉禄:喝茶,还是咖啡

又到喝茶的时候了。夕阳的余晖涂抹在南窗的边框上,屋子里涌起一股滋润的暖意,对面人家的阳台上,老太太在收拾晾晒的衣服,飞倦了的鸟儿栖息在电线上,放学回家的学生骑着自行车歪歪斜斜地拐进新村,一只黄狗突然从大楼里窜出去,蹭着半截树桩撒了一泡尿,然后放肆地大吠几声。 太太问:“泡什么?” “叶叶香。” 每当我写完一篇文章,不管是长是短,都要泡上一壶茶犒劳自己。我没有别的嗜好,不沾烟酒,也不会跳舞,以前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现在我明白了,应该划出一点钱来买几罐好茶,在这样的时分泡上一壶。 你来吗?我的朋友。 过去我喝咖啡,因为巴尔扎克常喝咖啡。通常在晚上,在打开台灯之前,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然后一 […]

张楷模:咖啡馆的老人

仅巴黎市的中国餐馆,就多达3000家,这只是东方外来“吃文化”的“入侵”。而作为法兰西“喝文化”的产物的咖啡馆,在巴黎究竟有多少家,恐怕多得谁也说不清。 可以说,咖啡馆是各个时代聚集在巴黎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灵感的摇篮。 咖啡使精力过剩的巴尔扎克越发神采飞扬,昼夜伏案去编排那惊心动魄的《人间喜剧》…… 地处克利希林荫道入口附近的巴蒂克诺勒咖啡馆,则是当年印象主义画派向古典画派发动进攻的大本营。库尔贝、马奈、雷诺阿,修拉等大师们,每周必在这儿聚会两次,秣马厉兵…… 拉丁区的花神咖啡馆,成了著名作家们的荟萃之地……存在主义的鼻祖萨特,常在圣日耳曼附近的“两个烟蒂咖啡馆”会客……烟雾缭绕,唇枪 […]

张洪:咖啡与茶

90年初,我在一家外国公司打工,每天泡在茶和咖啡里,靠这些与水混合的东西来驱赶昏昏睡意和疲劳。常常拿着两样杯子去洗,久而久之竟生出了些感想。    每次冲咖啡,随着热水落入杯底,立刻便能看到奋身而起的深浓色溶液。水与咖啡的交融几乎无需时间。再加上糖和伴侣,一杯香浓美味的咖啡便备好了。咖啡、糖和伴侣以及将它们溶在一起的水看起来浑然天成,彼此无法分开。它是一次性的,仅此一杯。喝完咖啡的杯子无需费力就能冲洗得干干净净。茶则不同。茶与水永远无法相溶。茶叶最初漂在上面,吃透了水才一叶一叶落下。茶的真正滋味在第二杯以后。茶有点孤芳自赏,不需要伴侣,但却禁得住一冲再冲。茶叶沉在杯底,只将水改变颜色,却永远不 […]

年轻时我曾着迷过的咖啡杯

在没创业的二十年前,我是一个单纯的上班族。过去的大街小巷不像现在到处有喝咖啡的地方,品味咖啡也还没成为大家日常生活里的休闲。那时,我最喜欢用美丽好看的咖啡杯,在家里或办公室里喝咖啡,就在端送至嘴边、鼻尖品尝咖啡的片刻,简单的幸福温暖和满足感受便会涌上心头。 我喝咖啡喜爱用美丽的咖啡杯来搭配,犹如一张画得找一个适合的画框一般,除了视觉加分更显出相得益彰的美感。咖啡杯盘我倒是极少成组成套的买,只需挑选一组中意的就好。为什么不买“对杯”?或是一组里面装了5、6个的那种?一来是先生不讲究喝咖啡、也不一定非得用规定的杯子不可,他用茶杯或不锈钢杯、马克杯一样能喝咖啡。先生认为“咖啡杯”和“喝咖啡”之间是没 […]

卢非易:咖啡虽苦 但苦东西更要与好友分享

印象中的印度人都是喝茶,特别是奶茶。萨吉亚提雷的电影里处处可见。英国人设东印度公司,最大宗产品就是茶,加尔各答和孟买既是转运地,当然也喝茶。不过印度茶比英国甜得多,奶味又重,简直不像在喝茶。这可能和印度人嗜甜有关。印度馆子里的甜点和中东糕饼店的甜食,不仅做法像,而且一样甜得叫人没法下口。 其实印度人也喝咖啡的,咖啡从埃塞俄比亚开始,沿着印度洋传至中东和印度,时间远比茶传到英国要早。到现在,南方印度还喝着咖啡。这或许和产地有关,咖啡算是热带植物,必须又热又湿,海拔又高的地方才种得出好咖啡,难怪哥伦比亚、巴西的咖啡举世闻名。 南印度、印尼和马来西亚也出咖啡,可惜质地差一些,可能是产地海拔不够高。 […]

陈淑瑶:一间跟我一样沉默不言的咖啡馆

一阵子没去,竟然有点想念,上次离开在过年前的冬日傍晚,没有桌灯,一个手电筒似的探照灯拴在头顶上,下午四、五点天光暗淡便感纸字泛黄,一本书在小方桌上移来挪去,渴望多接点光,且那光要能合乎眼睛使用,两种需求交错,使人焦虑起来,坐不住了。 没有咖啡瘾,更没有咖啡馆瘾,上咖啡馆从来都是朋友带路,我喜欢他们手上有很多筹码似的,先来探询同行者的偏好,而我总无法提供任何值得参考的意见,在约定前或入座后听他们喃喃诉说这家的好处那家的好处和坏处,以及他的考量,很体贴的都是以对方为考量对象。 如果他们对其他咖啡馆的描述有某一部分引起我的好奇,我也不宜表现得跃跃欲试,免得他有选错地方的感觉,他还是看出来了,或者他其 […]

舒国治:台湾最远的咖啡馆

喜欢舒先生的散文,文笔简练,感情丰沛、意境绵绵,与我理解的咖啡气质天然一致。这篇旧文写于七八年前,转刊给读者,感受“干净与舒适”最为难得。 某天朋友问,最近干嘛?我说,跑到一个地方喝了杯咖啡。他问哪儿?我说:台东都兰。他道:哇,台湾最远的咖啡馆! 这个咖啡馆正确的说法是:台东县东河乡都兰村六十一号。但内行人索性叫它“小马的咖啡馆”或糖厂咖啡馆。 花东被视为天涯净土,至少已有十多年历史;而其中台东更被视为净土中的净土。但在整个台东,近年都兰竟然最被频频提到。 我直到最近才得初次造访,却在两个星期中连去了两次。为什么?我想是因为这里舒服。 或坐或卧 全身舒服自在 怎么样的舒服?我只能说,任何地方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