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今年九月,澳大利亚的遗传基因检测公司myDNA开展了一项关于咖啡因对人体影响的研究,1,007名年龄超过18岁的澳洲人参与了调查。myDNA在最新的健康营养报告中公布了该项研究的结果。 研究表明,人们实际摄入的咖啡因比他们意识到的要多。澳洲人平均每天摄入三种含咖啡因的饮料,47%的人会选择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饮料,相当于每天喝五杯甚至更多的高能饮料。 咖啡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神经药物,它能帮助人提高专注力,保持清醒。事实上,调查发现93%的澳洲人摄入咖啡因,36%的人承认依赖兴奋剂。 不过,澳洲盛行的咖啡文化也已渐渐开始削弱。74%的澳洲人表示咖啡因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四分之一的人称摄入咖啡因后 […]
星巴克意大利首家门市7日在米兰正式开幕,当天吸引了大批人潮前往朝圣,要排队一小时才能喝到咖啡,星巴克还打算在米兰继续展店。不过,米兰和意大利其他地方的咖啡厅对星巴克入侵似乎完全不紧张,根本不怕星巴克会抢走生意,为什么这些意大利咖啡业者这么自信? CNN驻罗马特约记者席尔薇亚・马切蒂分析,尽管外界对星巴克这间旗舰店等级的“臻选咖啡烘焙工坊”大肆吹捧,以及店外排的长长人龙,但星巴克不太可能对当地人产生长期影响。 马切蒂表示,意大利人喜欢浓缩咖啡,而且是站在咖啡吧柜台前很快地喝完,有人还爱在咖啡很烫口时一饮而尽,然后付钱离开,喝完咖啡杯内热气仍不断冒出。许多意大利人喝一杯咖啡只要5分钟,但时间仍取决 […]
进入20世纪,意大利和美国成为咖啡市场的核心,因为咖啡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之中。在当时的(包括现在的)意大利,一道著名的风景就是人们会在上班路上,站在咖啡馆里匆匆喝下一小杯意式浓缩咖啡。在美国,人们把喝到美味的咖啡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速溶咖啡和一些专门卖咖啡的连锁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 美国人对咖啡情有独钟 这一时期,美国人喝起冲泡咖啡来都是以1大马克杯为单位[按照美国普及的分量标准,1杯咖啡应该是9盎司(250毫升)],通常要配牛奶或者奶油,再加1勺糖。 20世纪前60年中,美国人的咖啡消费量稳步上升,咖啡完全地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之中。这是个提供免费续杯的国度,咖啡代表了对人有益、 […]
伊斯兰教祭司不满清真寺空荡荡,咖啡馆却挤满了人。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咖啡的邪恶姐妹 我搭车抵达也门首都萨那(Sana’a)时,已经将近午夜 12点。我对于自己能活下来感到非常庆幸。有一张小纸片被风吹到空旷的广场,上面印着“万岁”。这时车子也停下来了。 司机年幼的儿子问我:“睡觉吗?”他指着街上唯一亮着灯的一户人家。 “是旅馆吗?”我问。男孩点点头。 男孩的父亲戴着有方格图案的阿拉伯头巾,往我这边靠过来,再次向我强调也门确实是首屈一指的观光点。“是的!”我说,然后把车费交给他。司机对我竖起大拇指,接着就在黑夜中轰轰地开走了。 我开始爬上旅馆的楼梯。也门真是最棒的地方吗 […]
收获是咖啡种植园的年度大事。平日里,即使是看起来很大的庄园,也不需要太多人手,但到了收获季节,需要的人力会是平时的10倍。中美洲等地区的收获季由北向南蔓延,咖啡采摘工也随之南迁。这种工作的临时性可能会影响咖啡收成的品质,咖啡豆是以高价供给精品市场还是沦落为低价大宗商品,采摘过程是关键性的因素。 咖啡果经过9个月的生长终于成熟,外皮从深绿变为猩红,也叫“樱桃红”。果实含糖量逐渐提高,这一变化虽不可见,却恰恰是判断咖啡果成熟与否的标准。 种植户和采摘工面对的难题是,同一棵树上的果实,成熟度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根枝条上的果实也有青有熟。而要做出品质稳定的好咖啡,使用的每颗咖啡豆都应该是完全成熟的,因 […]
旅途中经过一处咖啡树林,他宛如虔诚的教徒一样摘取咖啡果实补充身体养分,发现这种果实可以让头脑灵活、清醒,精神充足地完成传教使命。——纳吉姆·阿丁·阿盖兹(Najm al-Din al-Ghazzi,1570~1651) 海上旅程 早上,我从马达的引擎声中惊醒。吉布提已经不见踪影,从栏杆看过去,只看见蓝绿色的海洋与一层又一层的白浪,天空像是一面碎掉的镜子,看起来风暴好像还没有结束。其他人将携带的物品全都移到船尾,我决定还是待在原来的位置比较安全。 突然一个巨浪打过船头,把我弄得全身湿淋淋。不久又是一个接一个浪花不断地打过来。当我要换位置时,发现甲板开始倾斜,约有 20度。这时我们的船“卡希德号” […]
人们常问:“怎么才能找到合我口味的咖啡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对我们来说,咖啡总是与探索精神密切相关。人的口味和喜好会受心情、时间以及在吃的食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对咖啡的口味也一样。如果你同意上述观点,那么我们认为,没有哪一个大陆、国家、农场或哪一种拼配方法生产出的咖啡能成为你的不二之选。在选择其他食物和饮品时,人们很少像这样做单选题,难道你只买一个类型的葡萄酒,只吃一种风味的食物——意大利菜、土耳其菜,或者越南菜?应该不会。既然如此,喝咖啡时何必限制自己的选择呢? 近年来,我们的饮食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街头餐馆都透着地域特色——北欧、韩国、秘鲁、墨西哥、牙买加风格,个个味道正宗,充 […]
大使此行的使命,显然不是给法国贵族们科普简约服饰的美学概念。此时的奥斯曼正在策划入侵神圣罗马帝国的心脏奥地利,而阿嘎大使的任务,是巩固已经存在了100多年的法国-奥斯曼同盟,以确保在将来的奥地利战争中,与奥地利同为天主教国家的法国保持中立。受挫于王宫的阿嘎大使,回到巴黎的第二天,就开始了他的迂回咖啡外交。 阿嘎的迂回咖啡外交 1669年的11月,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里,太阳王路易十四正襟危坐,王冠上那颗价值连城的67克拉的希望蓝钻石耀眼夺目,宫廷里列席的贵族大臣们也是披金戴银,他们在等候一位来自东方的奥斯曼帝国的大使——苏莱曼•阿嘎。 美男子阿嘎,一袭雪白的长袍搭配羊毛外套,飘飘然而过,让满朝的 […]
18世纪的英国在茶叶消费上比别国早熟,正是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早熟的一种标志。 茶叶功效非凡,在充满智慧的东方古国(中国),茶叶是价值不菲的高档消费品。不仅众人皆喜品茗,到访的各国名人无不喜爱。通过各种实验与无数品尝实践,他们对茶叶的认识十分深刻,都劝导国人饮用该饮料。 这是1657年一位伦敦的英国咖啡商人贴出的茶叶广告。他的咖啡店同时还卖茶品饮料。该广告词还说,常饮茶叶,可以延年益寿、消化肉类积食,等等。作家佩皮斯(Samuel Pepys)在166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说:“我要了一杯茶,那是我以前没有用过的中国饮料。”说明茶开始在名人中流传。 1668年,更有英国议员通过深入研究,总 […]
咖啡小店的后园天井放了四张公园式连桌长木櫈,甫坐下我即感到阳光在干煎着我的背部,需要换个位置坐在对面朋友的身边。我们手中的两杯冰冻咖啡实在非凡,刚才在小店柜面前见证它们的制作过程。身形瘦削的barister神态自若,手摇着一个大号不锈钢混酒器,把鲜奶泡沫倒在杯中的一份特浓咖啡上,形成一层轻盈泡沫,成为我的意大利冻咖啡,最独特的是用了鸡尾酒杯。朋友手中的特浓咖啡espresso tonic也很有看头,短小饮管几颗晶莹冰块浮游在威士忌杯中,配上我们轻松悠闲的表情,有可能误会有人中午已在畅饮。 大学小镇咖啡店 亲切街坊味道 这里是瑞典南部大学小镇Lund,外来的年轻学生和学者为历史小镇注入生气,在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