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文化

马国亮:民国时候的咖啡及其刺激性

我说不喜欢咖啡,并不是说不吃之意,每个月里大概总要吃三四次。多吃不会,少少吃一点,倒也是很有趣的事。要我自已去动议弄咖啡吃,是很少有的。假如有一杯咖啡放在我面前,我却很很喜欢地把它灌到肚里。我常到一个朋友家里,承了他和他的母亲的盛情,给我弄一杯咖啡,我除了极喜欢地把它喝完之处,心里还觉得很感谢。因为除了烟、酒、茶、生果,而至于饭餐之外,还加上一杯咖啡,这确乎是很值得感谢的。 因为咖啡是能给人刺激,所以有些朋友预备晚上不睡觉时便得喝一杯浓咖啡。其实它不但质地是有刺激性,单是那字面,已经有很浓厚的刺激性了。日本的咖啡座,和上海的咖啡室,都是利用这咖啡的名字来给人刺激的。因为所谓咖啡室也者,并不是一 […]

咖啡爱好者的故事与事故:我的摩卡壶会爆炸

星期日逛某某百货,看到一组取名为“摩登家庭”的摩卡壶,不锈钢制的,还附带两副杯盘,也是不锈钢材质。感觉不是非常细致,但钢质很好,亮晶晶的,蛮漂亮。正在观看的时候,店员走了过来,告诉我:“本店就剩这组展示品,原价1250元,现在只卖599元。” 我心想,这虽不是名牌进口货,但价格甚低,买来练习练习(我还未曾玩过摩卡壶)或摆着当装饰品,应该值得,当下就买了。 回到家中,迫不及待装了清水,用电磁炉的中火加热,热水顺利的由下壶涌至上壶。同样动作再做一次,然后略为清洗,装上咖啡粉,稍微加压,上下壶结合,启动电磁炉。不久,上壶有咖啡汁液缓缓流出,但刚才可能没有旋紧,上下壶之间有蒸气泄出,这第一次的经验并未 […]

沈西城:吃一杯咖啡

上海人管喝咖啡叫“吃咖啡”,养成此习始于七十年代留学东京,晨起上学,到车站附近吃茶店进早餐,早上有优惠,咖啡一杯,奉送多士和烚蛋乙枚,二百円即可充饥,留学生活苦,贪便宜,每早往光顾,日久跟咖啡结下不解缘。 起初喝普通咖啡,已觉甘味,某日,女侍过来攀谈,告我咖啡种类多,以“蓝山”最佳,不过价罕,千円一小杯,足抵三四杯普通咖啡,欲念顿消,穷人还是脚踏实地好。 台湾同学林原,腰缠千贯,有任侠气,一夕邀我往下北泽名店尝“蓝山”,味虽香美甘,我不喜,俗子而已,仍觉惯吃咖啡香,林原苦笑。其实我喝咖啡很笨,添糖加奶,原味尽褫,而我甘之如饴。 咖啡专门家山田,授心得云:“咖啡宜净饮,奶、糖不宜。我如言一口灌进 […]

从市场到老咖啡馆:一座现代城市的温柔

一座现代而理想的城市,乐意人们去散步它,去表达在它里面生活的样式,也乐意让它的市民不必太费力地便能拥有一条街,那街他每天都乐意去走;一间店,那店他每天都乐意去推开门;一个座位,那位子他每天都乐意去坐上半晌。这并不容易,可没有人知道它不容易。它不张扬它的难得,就静静地让人去走、去坐。这是一座现代而理想的城市温柔的地方。 一个理想的市民,也乐意用心去观看它、去尝试它,心领着它无时无刻发出的邀请,然后终于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却又安静快乐得不得了的,属于自己过生活的格调。 关于台中西区的闲散时光,我有一条从市场到老咖啡馆的故道。 这条故道在依傍着河道的街廓里,能遇见大树与日式房舍,穿梭市场 […]

咖啡馆主的日常:停不下来的男生

有一对男女,男生高高的,说帅倒还好,但是蛮有型的,看起来挺舒服的。他的女朋友就真的很漂亮,一头长发,大大有灵气的眼睛,也是高高的,两人其实挺登对的。男生来过几次,是大女儿国中同学的哥哥,对咖啡颇有兴趣,也稍有了解,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关系,也因为女友是台北人,所以鲜少回宜兰,也就少到店里来。     这一天他带女友到店里来,点了咖啡,女生坐在吧台。女生很健谈,声音细细、柔柔的,就是那种男人会很想保护的那种女孩儿。男生的咖啡虽然也是摆在吧台上,可是屁股却没黏在椅子上,走过来、走过去,一直在店里晃过来晃过去。     女生说,她父母不喜欢她男友,这同时有另一个男生也在追她,那个男生家里经济很好,他也开 […]

剔除三成的咖啡豆?日本咖啡职人靠选豆创造不凡咖啡

在日本的咖啡界里,有一位专业度与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不分伯仲的咖啡职人“井出一博”,他在福冈开设的“三和咖啡馆”,是全日本提供日本皇室御用咖啡豆的三大名家之一。有别于现在多数人只谈烘豆、手冲技巧,井出对咖啡最坚持的原则就是严格的选豆,再进行烘焙,这和他的人生格言“有品质的人生,不用华丽的装饰”相互呼应。 现年80岁的井出一博,少年时第一口喝下咖啡,就被香浓的气味所吸引。年纪还小的他,就跟爸妈说:“我将来要开咖啡厅”。井出成年后带着希望来到东京,喝下第一口咖啡的时候,差点没把咖啡从嘴里吐出来。“怎么那么难喝?”这是他心里冒出来的第一句话。 井出这时候觉得有点后悔,甚至怀疑来东京学习咖啡是错误的选 […]

各自发展 各自表述:从欧洲、北亚、南亚,到北美的全球咖啡文化

人类有三大饮品,酒、茶、咖啡,三者的历史背景相差悬殊。人类饮酒足足有一万两千多年历史,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便有制酒、饮酒纪录,人类喝茶至今有4,700多年历史,人类三大饮品之中以咖啡的饮用历史最短,至今只有短短不到800年。如果将三大饮品的“年资”个别比拟为人的年龄,人类的饮酒历史已有85岁,饮茶的历史则是35岁,饮用咖啡历史却只有5岁。 人类的饮食知识库是由经验的代代相传累积而成,“85岁”的饮酒资历,使得人类酒类知识已达完整成熟的阶段,因此今日全世界各地都有完善的酒类著作、知识库与各式教育机构,无论你想学习哪种酒,都能找到完善成熟的知识库与学习管道。“35岁”正值 […]

管建中:完成一杯成功的手冲咖啡 先从哪儿入手?

“手冲咖啡最重要的关键,不在于冲泡手法,而在于研磨和水温的掌控。” 这个心得,或许很多人未必同意,不过,请耐心看接下来的说明。 很久以前我曾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要把一杯接近完美的手冲咖啡评为100分,那么整个调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像是研磨、水温、冲泡手法等,所占的分数,应该照怎样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 很遗憾,这种问题,通常只能诉诸于感觉,难以给出合乎科学,能够量化的答案。我自己思考后的答案是,研磨和水温加起来,大概占80分,剩下来的20分可以配给冲泡手法。当我把这个观点在我的咖啡俱乐部提出时,得到会员的认同(或是不好意思反驳);因为每位会员都曾体验过,只要掌握住研磨的粗细和均匀度,并确定手冲 […]

咖啡的南洋印记:“咖啡”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清晨天刚破晓,第一个醒来的商店肯定是坐落在街头的咖啡店。“头手”已经在忙碌地准备,一走进咖啡店,浓浓的咖啡香扑鼻而来,夹杂着烤面包和加椰的特有香味,牵动大家的食欲。赶着上班的顾客陆续进来,咖啡店开始沸腾起来,方言和番语(巴刹马来语)齐飞,这就是典型的南洋早晨图景。 早期新加坡咖啡店的招牌都写成“茶室”,而在两旁的柱子则砌上“口羔呸洋茶,雪藏啤酒”两行小字,虽然说是茶室,主角还是咖啡,口头上人们习惯叫它“口羔呸 店”。咖啡店的英文不是“Coffee Shop”,而是一个很有南洋殖民地色彩的英文——“Eating House”,也不清楚是哪一位殖民地官员的“发明”。 南洋华人其实很早就开始种植咖啡 […]

芬兰人为什么爱喝咖啡?也许是因为能打破僵局

芬兰人可能是全世界最爱喝咖啡的民族之一,每个芬兰人爱咖啡的理由各不相同。 艾尔雅·考霍宁(Erja Korhonen)一说起咖啡,就滔滔不绝。身为一名电视剧编剧,她承认每天早上不喝两大杯咖啡是根本没法开始工作的,而且她的咖啡要以典型的芬兰方式冲饮,即加一点点奶,但不加糖。“我喜欢喝了咖啡之后的感觉。”考霍宁说道。她还说自己对咖啡的要求是相当挑剔的。 芬兰咖啡通常用轻度烘焙过的咖啡豆制作,喝起来有点酸味。不过如今风味也逐渐多元化了,芬兰咖啡生产商和遍地开花的咖啡文化迎合各种口味偏好,从清淡到醇厚一应具全。 据国际咖啡协会(ICO)2009年的数据统计,每个芬兰人每年消费咖啡12公斤。芬兰因此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