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文化

霍华德·舒尔茨:想要再造卓越 先要重塑自我

区别一项工作的伟大、平庸或是低劣,最可以看出的,是有没有热情和想象力来重塑你自己每天的生活。——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 为什么我们成长得这么快? 自1992年星巴克上市后,我一直沉浸在公司增长的喜悦之中。我们的扩张比预定计划更为超前,仅在1992年的财务年度里,就新开了50家门店,而1993年又开了100家。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我们每年都超过了内部预期的目标,华尔街的分析家们也为我们始终保持“同店销售额”的成倍增长而喝彩。1992年,我们扩展到圣迭戈、旧金山和丹佛。我们每到一处,都激起热烈的回应。 1993年春天,我们做出进军东海岸的决策,决定在华盛顿特区开出第一家店,这是东海岸邮购业务最 […]

研究:咖啡或可助增团队合作能力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精神药理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咖啡可能有助于我们合作的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组人在完成一项任务之前喝咖啡,那么他们的表现评分,以及他们如何打分,就会增加。第二项调查小组对咖啡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人们多说话,但如果他们受到普通兴奋剂的影响,就留在话题上。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俄亥俄州立大学费舍尔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博士生阿米特·辛格(AmitSingh)认为,这可能会产生这种影响,因为它会对我们的警觉性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他说:“我们发现,提高警觉性是导致团队表现良好的原因。毫不奇怪,喝含咖啡因咖啡的人往往更加警觉。“ 第一项研究涉及72名喝咖啡的本科生,他们被要求在 […]

陈丹燕:关于咖啡的闲谈

高明是个温文尔雅的40岁上海男子。可以说他有点传统宁波人的长相,但他却让我想起比亚兹莱画片里的奥斯卡·王尔德。 他最早的咖啡记忆,是外公家里的咖啡糖,有人也叫作方块咖啡。它看上去像一块硬糖,被一张印满咖啡豆的玻璃糖纸包着,但外公却是将它在热水里化了,当咖啡来喝的。那天,我们在一张长条桌子上喝茶,吃农庄主人自己风干的柿子,由一块咖啡糖说起了咖啡。 他先前是侧脸,听爽朗的戴踏踏说话。 踏踏正在说如何精心选择世界上的优质咖啡豆,谁家出产,谁来烘焙,如何用手工萃取,到底是深烘的豆酸还是浅烘豆的口味更酸。踏踏还提到瑰夏咖啡的金贵和口感丰富。可还有比它更贵的,因为稀少。“全世界都等着那一小块地方,那几棵树 […]

报告:澳洲咖啡平均价格下降 比去年最多跌10%

澳大利亚人对优质咖啡的热爱众所周知。一个能让澳洲咖啡爱好者开心的消息是: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各地澳洲人对咖啡品种的喜爱各有不同,但是他们今年喝咖啡的平均价格降低了,不论是什么品种。 据澳新社消息,为了解澳人咖啡的日常消费情况,付款平台Square编制的一份报告对全澳各地咖啡馆的数百万笔用卡结算的交易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发现,2019年全国拿铁咖啡的平均价格为一杯3.96澳元,而2018年的价格为4.18元。白咖啡和卡布奇诺咖啡的平均价格为一杯3.99元,而去年同期的均价分别为4.13元和4.14元。茶拿铁仍是最昂贵的选择,平均价格为4.16元,但仍比2018年的4.57元便宜,跌近10%。 不 […]

不产咖啡的韩国 喝咖啡何以成为大众日常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访韩国时都会选择去那里的咖啡店感受当地咖啡文化。在这个不产咖啡的国度,喝咖啡是如何成为大众消费习惯的?国际咖啡品牌又为何纷纷进驻韩国?那里的经验或将带来一些启发。 不仅是喝咖啡的地方 也是学习工作的地方 走在韩国的大街小巷,市民蒋小姐发现,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见一个咖啡店。这些咖啡店规模不大,有的只有一个小门面,但生意都不错。不管男女老少,经过时都会顺手买一杯咖啡带走,有时间的人则会在店里坐下。在蒋小姐看来,这些咖啡店就像社区里的便利店、水果店一样普遍,是人们日常会去消费的地方。 根据媒体报道,近十多年来,韩国大众消费咖啡越来越普遍,不仅咖啡店越来越多,连公司、学校、地铁站 […]

咖啡馆主的日常:How can I talk about?

偶而,抽个空到各地的Coffee Shop观摩、学习,看看人家都怎么处理咖啡,听听别人如何赋予咖啡生命;当然,观摩学习的对象先决条件必须是自家烘焙,且烘的必须是精品或产区的庄园豆。 自接触咖啡那一刻起,至今也历经了十六个寒暑之久,对于哪一洲、哪一国、哪一处产区的豆子该是什么烘焙、有什么特质或风味,虽不敢大言一清二楚,倒也略懂一二,只要敢不惜成本、肯花时间及用心学习,任何人都有可能学有所得,我并无过人之处。 我一再强调,咖啡并非台湾文化,全球的咖啡业并不存在达人或专业之类的能人,生豆是、烘焙是、萃取当然也不例外,在缺乏专业人士教导的情况下,所有攸关台湾咖啡的行业有的只能说是个人经验,不能称之为专 […]

反弹: 特色咖啡的市场弹性

如果“可持续性”在20世纪末成为特色咖啡业的流行语的话,那么“弹性”在21世纪将会迅速成为下一个该行业流行词汇。 ERIKA KOSS 探索了人们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来定义“弹性”,以及为什么它这个词在特色咖啡领域中很重要。 瑞典科学家Carl Folke博士指出,“弹性研究”呈爆炸式增长,他在2006年发现共有250篇关于弹性的科学出版品,在2016年相关出版物达到了6000余篇。作为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斯德哥尔摩弹性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和科学主任, Folke博士是全球范围内“ 弹性思想”的领导者之一。尽管该中心将弹性简单定义为“应对变化并继续发展的能力”,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具有深刻复杂性的。[ […]

鬼王:谈台湾咖啡产业之前,先认识认识巴西

这阵子咖啡很红,网路上为了某家连锁咖啡店的咖啡是否为纯100%阿拉比卡豆的问题,双方吵来吵去。既然咖啡很红,此时又正值台湾咖啡豆的采收季节,且一年一度的“台湾咖啡节”又即将在云林举行,鬼王就来跟大家聊聊咖啡吧。虽说爱喝咖啡的人很多,知道台湾有种植咖啡树的人必定不在少数,但清楚台湾咖啡产业发展史的人必定是少之又少。咖啡可以谈的东西很多,但鬼王今天先来聊聊巴西。 为何要讨论巴西呢?因为巴西真的TMD重要,如果没有巴西,日本也不可能于20世纪明治末年、大正初年开展出咖啡文化,冒出这么多咖啡馆,推升咖啡于日本民众日常的大众化,如今日本也不可能全球最大咖啡消费国的前三名。而如果没有日本将咖啡产业带入台湾 […]

NOA BERGER:法国咖啡的精炼和重新定义

尽管发展相对较慢,但这一运动却引起了烹饪界的注意,法国厨师Alain Ducasse最近进军精品咖啡市场就是明证。 Le Café – 在撰文之时,Alain Ducasse在巴黎开设两家店面,它们都是为契合其周边环境而设计:一个充满鲜艳色彩和简洁线条,以映出附近的豪华百货商店;另一个则参考该地区的工业和手工艺历史,设计出钢制的“锌式风格”酒吧,位于一个装饰着古董咖啡设备的大空间的中心。这两个店面都在视觉上表达了一种奢华感和对细节的关注,菜单上有以定制咖啡杯呈上的单一产地咖啡,还提供自制的玛德琳蛋糕,都是由戴着皮革手套的咖啡师(这里称为cafeliers)所制作。 虽然部分原因在于他的声誉,但 […]

咖啡协奏曲:维也纳、伦敦和首尔的快慢板

维也纳,伦敦和首尔就像火车,飞机和火箭。 缓慢,快速,光速。 作为首都城市,它们推动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交通和数据流动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事情。其实,一个城市的平均工作时数和外卖咖啡店的数量也可以显示出当地生活的速度。 在古朴,安静的维也纳长大,我从未想过生活的节奏需要这么快。维也纳人不喜欢匆忙做事,认为生活应该缓慢,喜爱流连在传统的咖啡馆。年轻的、年老的、单独的、成双成对的,抑或三五知己,也爱花几个小时在这个“圣所”喝杯咖啡和吃块蛋糕,聊聊天、读读报。不,他们不是星巴克咖啡店,维也纳人不会在咖啡馆花几个小时用电脑工作。维也纳咖啡馆是一个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