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新冠肺炎疫情虽让美国许多知名咖啡店仍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但这不意味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下滑,原因是生鲜超市与电商通路的咖啡业绩增加,抵销实体门市销售下滑的冲击。 彭博资讯报导,大宗商品交易商奥兰国际(Olam)咖啡部门主管维尔玛表示,消费者大举囤积最爱的印尼爪哇咖啡,带动了生鲜超市和电商通路的咖啡销售大增;预估截至5月为止的三个月内,美国咖啡需求约增加1.5%至2%。 疫情迫使美国民众待在家中,抑制了食品服务业的咖啡销售,许多咖啡店的大门依然紧闭,虽然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有部分门市营业,但在多数地区仍只提供外带或得来速服务。 不过,维尔玛引述市调机构尼尔森的数据表示,美国超市3月的咖啡销售比一年前 […]
巴黎人的清晨,多从一杯咖啡开始。可颂可以不吃,但咖啡必须端上的:一小杯意式浓缩咖啡,夹着书本杂志或者文件,或是三两人聚集在公司楼道入口,喝完这一杯,一天的工作才算是开始。“早上九十点,下午四五点,或是午晚餐后配着甜点,都是喝咖啡的好时间。”皮埃尔如是说。 咖啡是社交。咖啡时间点和时间间隔的不同反映了聊天对象的关系和聊天内容的类型。一般来说,假期结束工作日第一天上午的咖啡时间是重要的,寒暄重点除了假期生活,还会落在同事八卦业务吐槽上。15至20分钟的短暂交流足够使精神状态迅速恢复到工作小群体中。而与之对应,下午茶的咖啡时间就会漫长,并且非客套许多。 和友人在咖啡馆里浪费午后时光是巴黎人极其 […]
赞美咖啡 18世纪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文学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书本文字,而是如一座突然爆发的火山,它的岩浆开始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封情书都是一篇文学作品,每一个自然科学新发现都以文学的形式展示,连在病床边给病人诊脉的医生的所言所行都与文学相关,宗教也属于文学!法国大革命不仅以各种社会形式发生,更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文学形式逐渐成长。 咖啡对这一文学世纪来说显然意义非凡,18世纪不同于神秘感十足的巴洛克时期,它从不缺乏自嘲的品质,它强调咖啡赋予了很多智商平平的人思考的能力: 咖啡的魔力, 让笨蛋清醒。 受益于咖啡的作家们, 请不必吝啬对它的称道。 咖啡的魔力, 让记忆倍增, 让笨嘴拙舌的人妙语 […]
虽然我有几年不卖亚洲豆了,不是它们不好,而是少了酸的咖啡,在店里就是乏人问津。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得不提一款亚洲特有的咖啡,印度马拉巴,季风咖啡! 印度于185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而印度季风马拉巴咖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王朝时期。在英国殖民地的时代,举凡在印度种植采收的咖啡豆都必须运往英国,对外交通则是船运,当时是木板船的年代,印度到英国航运时间需要三 ~ 四个月,端看气候决定航程,咖啡生豆则是用木制桶装。 在将咖啡豆通过海运从印度运到欧洲的几个月中,在湿气和海风的共同作用下,使咖啡从新鲜的绿色生豆熟成,老化成淡黄色。放置船上的木桶因为潮水的关系,使木桶呈潮湿的状态,生豆长时间处在潮湿的木桶里 […]
新加坡人最日常的早餐是从“Kopi Tiam”(咖啡店)开始的,一片烤好的咖椰牛油面包,两粒半熟蛋自己加酱油胡椒,再配上一杯香浓提神的南洋咖啡,一天的生活才算开始。 在“Kopi Tiam”点咖啡你以为是拿铁、卡布奇诺吗?那你要去被咖啡耽误的苹果电脑展示店星巴克点,这里点拿铁你只会被安哥(uncle)跟安娣(auntie)白眼。在新加坡点什么咖啡呢? 准备好了吗?先直接来一个: “安哥,我要一杯 Kopi siu dai gao ga C peng”,天啊!这到底是在点什么咖啡啊? 喝咖啡在新加坡,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最早是由华人从印度尼西亚引入。南洋咖啡”kopi”采用的是罗布斯塔(Rob […]
就国际事务而言,英国和美国的角色一直都是狼与狈的关系,我们姑且称之为兄弟邦谊。 私底下,英国人说美国人太粗鲁、无礼!美国人却说英国人太傲慢、目中无人! 但是就咖啡而言,这两个国家却又是大异其趣! 咖啡之于英国人是休闲、怡情养性的饮料,悠闲、不赶时间的象征。 咖啡对美国人来讲,跟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概念差不多,繁忙间,一口饮料,接下来又是一堆忙不完的事物! 咖啡对英国人而言是不酸的,是必须和奶混在一堆的。在英国,对于咖啡的酸并没有太多的描述,虽然在介绍咖啡的句子中,也会有酸的介绍,但是大多只是一语带过,并不会有深入的解说,英国人注重的是咖啡的醇度、质量。 甘、酸、香、醇、苦,是美国人追求的咖啡应 […]
这是十月下旬的天气了,外面有一点冷。早晨找出厚一点的运动裤,穿上后又脱下,还是等再冷点穿吧。又套上薄裤子,去咖啡馆。这个天气在我的故乡,必是穿上秋裤了,一件薄裤子是万万不行的。 送完俩宝上学,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去咖啡馆,喝上一杯热咖啡,看书听听音乐,写字。在家里也可以做这些,但就是觉得冷,还有点瑟瑟发抖,跟穿多少衣服没关系。我需要咖啡馆周围的嘈杂声,人气儿,戴着耳机,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上,又处在人群中。透过落地窗,外面熙来攘往的人,在我眼角走过。 我喜欢这儿的小沙发,舒适,旁边两个男生说着韩语。这边的大学生多,多所高校集中的大学城,咖啡馆里的学生也多。 今天上午来得晚了点儿,没有占到我每天的那个座 […]
咖啡之争 舍和德特清真寺的僧人们第一次喝到“咖瓦”是在什么时候呢?这个时间很难确定。 可以确定的是,伊本·西纳,这位亦被充满经院哲学气质的欧洲中世纪称作阿维森纳(Avicenna)的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已经知道咖啡了。但他那时没把它称为“咖瓦”,而是“蹦客(bunc)”。直至今日,埃塞俄比亚仍用此名称呼咖啡。 但那时,咖啡还不是全民性饮料。虽然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喝咖啡,但我们必须认清楚一个事实:阿拉伯和波斯都不种植咖啡。它更多地是被商队跨越红海、千里迢迢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兰等地带来的。那时的咖啡价格高昂,只有上流社会才喝,极有可能不是作为日常饮品,而是作为一种保健品。 […]
咖啡和酒精大概是世界上人均消费最多的成瘾性饮料。若没有这两样东西,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就少了很多乐趣。 上周系里的例行学术讲座,提供午餐——pizza。听完讲座回来,我跟同办公室的德国同事闲聊说,pizza味道还不错,要是有咖啡就完美了。这家伙一脸怪笑,从书包里拿出他的杯子说,哈哈,我有先见之明,去之前就买好了。 我周围有不少每天喝咖啡的同事,印证了之前看到的一个数据。2011年,美国的著名咖啡连锁企业Dunkin’ Donuts和在线就业网站CareerBuilder联合做了一次调查:哪个行业的人喝咖啡最多?基于4700份问卷的结果一点儿也不出乎意料:科学家,还有实验室里实验员(或 […]
英国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剑桥大学在每天下午安排两个小时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学科的教授,在学校咖啡屋或茶园共进下午茶(Afternoon Tea)。虽说是下午茶,一般以喝咖啡为主,也有茶,还有一些茶点。在这里,每一名教授都可以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遇到的瓶颈,其他教授可以学习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以能以外行的眼光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在喝咖啡闲聊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很多创新的、交叉的和边缘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也有人说,剑桥大学60多项诺贝尔奖是喝咖啡喝出来的。 剑桥大学下午茶的正确喝法 首先, 剑桥大学喝的主要是咖啡,而不是茶。咖啡有让人兴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