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文化

王致盛:2017年台湾咖啡六大趋势

节气过了小暑,这年也过了一半。 回来台北后,也跑了众多咖啡馆,不管新开,旧爱,亦或是改头换面选了新址再开,多样貌的蓬勃发展,实在替台湾咖啡叫好。别说第三波的咖啡世代,台湾的精品咖啡早就不再只是追求风土,关心庄园而已,多元化的触角早就踏进你我生活圈,融入社区,走向消费者了。 当然咖啡世代在走,还是有着潮流变化,如果说2015到2016是独立咖啡馆的蓬勃发展期,那2017年换是个新的转戾点。我观察到了2017年六个咖啡潮流现象,或许不只是咖啡圈,整个餐饮界都会有同样的趋势。 一、小坪数与外带吧的兴盛 撇除连锁店一直以来都有不少比例是小坪数外带吧,2016下半年到2017年开始,小坪数的独立咖啡店不 […]

管建中:什么是有机咖啡?它是否比较安全,比较美味?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问这种问题的人,未必对“什么是有机咖啡?”感兴趣,他们真正关心的,其实是“有机咖啡是否比较安全,比较美味?”,所以我想广泛地谈谈有机咖啡。 有机咖啡,是以有机农法所生产的咖啡。要弄清楚有机咖啡,得先认识有机农法(organic farming),这个起源于1924年的概念。 1924年,一群关心农业发展前途的农民,求助于当时在德国享有盛名的Rudolf Steiner博士;Steiner随后发表一系列有关农业之生态与永续(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agriculture)的演讲,提倡以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方式,增加土壤肥 […]

这个种下中国第一棵咖啡树的外国人 靠帮人诉讼赚到自己的田产

朱苦拉村地处大理宾川县平川镇东北部的大山深处,被金沙江支流渔泡江环绕。朱苦拉的偏僻,驻村工作队员杨体武最有发言权,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来描述并不为过,即便是三年前进入该村,杨体武必须由县城骑摩托到村委会,再步行7公里山路进入。 这座深山峡谷中的小山村,因传教而留下了一段神秘而古老的信仰历史;又因传教士无意间种下的一株咖啡苗,孕育了深谷中神奇的咖啡习俗,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演绎了110多年。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 1904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赴宾川及附近地区传教。彼时,渔泡江地区东升“顺江王”张邑清强占土地和人口,民愤极大,彝族人杞干文等请田德能帮忙诉讼,打 […]

Patrick Tam:台湾咖啡随笔

一、中都咖啡总鉴 上一次接触台湾咖啡是2015年初,印象并不深刻。因为我知道就算好喝也买不到。 想不到一枝笔,把我跟这个对很多香港人来说是咖啡启蒙的地方再一次联系。上一次去,是咖啡馆猎奇,而今次,则是去为当地生产者尽绵力。 出席各式国际生豆评审活动不觉多年:跟陌生人同房、以冷水洗澡、食不知味、舟车劳顿、很多不同的待遇也试过。台湾这趟规格很高,反映主办方及当地政府对咖啡生产的重视和决心。他们邀请了来自中章投苗等地区咖啡参加,当中不少是星级咖啡农与及曾获奖者。 官方海报设计以水墨画描绘接力赛健儿的形象,去表达咖啡也是“种子到杯中”环环相扣的一场接力。甫一扺达比赛场地、依山而建的民宿“山沐斯达”,便 […]

理性时代的咖啡(六):咖啡杯边的革命

在英国进行金融革命的同时,法国也在酝酿另一场革命。18世纪,启蒙思想开始在一些法国思想家的脑海里萌芽,如伏尔泰。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讽刺作家,他曾将新科学理性主义传播到社会学和政治领域。1726年,他因一句玩笑话得罪了一位贵族,被关进巴黎的巴士底狱,后来被驱逐到英国。在英国避难期间,他苦心钻研牛顿的科学理性主义和哲学家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就像牛顿以“力学三大定律”重建物理学大厦一样,为了重建政治哲学大厦,洛克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洛克认为,人生来平等,人性本善,人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别人的生活,损害别人的健康,妨碍别人的自由或侵犯别人的财产。在这些激进思想的激励下,伏尔泰回到 […]

金大佛:宛如深夜食堂的低调咖啡馆

近年热门的餐饮店家似乎都在贩卖“噱头”,可能是餐点的造型讨喜,抑或吸睛的装潢引人入胜,好不好拍照成了时下年轻人是否前往的首要考量,食物的本质好坏反倒不是重点。 当然,身为年轻族群一员的我也会跟风打卡名店,但那些店往往也同时在我的“一次性消费”名单内。反倒是某间我常去的咖啡店,不曾见过博客们出没,老板也没有成立网络专页,但客人仍络绎不绝,甚至有港澳旅客特地前来朝圣,靠得全是口碑行销。 咖啡店离我家近在咫尺,但我在前年车祸骨折才第一次光顾,依稀记得初次踏入还有几分紧张,总觉得这是属于大人的咖啡馆,因为仅有提供黑咖啡,自然访客泰半都是年纪稍长、懂得品尝咖啡的行家。 这里宛如日剧《深夜食堂》翻版,只是 […]

阿芙佳朵:令人窒息的意大利咖啡甜点

一个 shot 的意式浓缩咖啡倒在一球香草冰淇淋上,这就是“阿芙佳朵”(affogato),来源已不可考。 有着美丽名字的阿芙佳朵,令人禁不住好奇“affogato”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波士顿环球报》报导中解释,意大利文“affogato”一般被翻译成“淹没”,贴切形容在咖啡里载浮载沉的冰淇淋,不过这个字真正的意义仍有许多不同说法。 据说,“affogato”有窒息、努力争一口气呼吸的意思。比如,当你提到某种好吃到让人窒息无法呼吸的食物,就可以说“affogato”。 在意大利,阿芙佳朵通常是用完午餐或晚餐的时候食用,一定要用高品质咖啡制作,使用的咖啡豆应该要与冰淇淋的香气能够相互搭配。 阿 […]

从伊斯坦堡、那不勒斯到伦敦:当咖啡遇见城市

以“入境随俗”这句成语形容咖啡,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在意大利的咖啡厅吧台边等待服务时,很少听到一模一样的点餐内容。因此想像一下,如果换个国家会是什么情形:不同文化势必会造就不同的味道、香气和体验。 自咖啡问世以来,人们一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饮用咖啡,这些方法后来又传到世界各地,展现出不同的特性。咖啡已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饮料,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带动了货运与船运公司、咖啡农和通晓咖啡的品尝师兴起,也成为日常生活习惯及集体认同。冲煮咖啡已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可循,而这套仪式又随着地方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对意大利人来说,喝咖啡几乎已具有神圣的地位。 美国是咖啡的最大消费国,在全球的市占率达16%,其 […]

理性时代的咖啡(四):咖啡驱动的网络

如果你是个追求智慧与欢乐的人,如果你喜欢打探新闻,就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样——就像荷兰人、丹麦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一样,那我向你推荐一个去处,那里的新闻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去咖啡馆里倾听吧——那里的消息句句属实……上至君主大事,下到老鼠轶闻,古今多少事,皆在咖啡馆。——托马斯·乔丹《来自咖啡馆的新闻》(1667) 最新的贸易要闻,商品的价格浮动,政坛的风吹草动,新近的科学动态,乃至人们对一本新书的评价——如果一个17世纪的商人想要了解以上讯息,那么只需走进咖啡馆,便可知晓天下事。在这里,可以读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与其他顾客闲聊,与商业伙伴洽谈生意,或加入大家的讨论,闲话文学政治;而享受这一切,只 […]

韩咖啡师神技 蒙克《呐喊》成咖啡拉花 1杯不到60元

南韩首尔“Cafe C. Through”咖啡厅的咖啡师李江彬,善用画笔和彩色糖浆在咖啡上作画,连梵谷的《星夜》、蒙克的《呐喊》等世界名画都难不倒他。 26岁的李江彬在首尔市中心开设咖啡室,他用极小的笔刷和匙羹一笔一画,在绵密奶泡上用食用色素,重现《星夜》和蒙克的《呐喊》,整个作画过程花15分钟,收费1万韩元(约59元人民币)。 他说:“自从我把《星夜》画在咖啡上,看起来很特别,之后就很多人点(这种咖啡)。”他还说:“客人也会叫我画他们喜欢的画作。” 李江彬经常把“拉花作品”的照片和影片上传到Instagram,吸引了16万粉丝关注他,不过他表示,他从未学过画画。 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