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2016年3月11日,在意大利的一家天主教圣堂中,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葬礼弥撒,悼念人群对着一个巨大的摩卡壶,难掩心中的悲伤沉痛。他们面前没有棺椁,只有一个摩卡壶,这个特制的摩卡壶,就是93岁高龄去世的雷纳度·比亚乐堤的骨灰坛。 雷纳度·比亚乐堤是比亚乐堤公司的掌门人,也是摩卡壶发明者阿方索·比亚乐堤的儿子。葬礼中以摩卡壶作为骨灰坛,就是根据他生前遗嘱,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摩卡壶深深的爱恋。 早在1918年,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te)省的一个小都市奥梅尼亚(Omegna),经营铝工厂的阿方索·比亚乐堤(Alfonso Bialetti)看到工厂附近的妇女们多使用一种名为Liciveuse的 […]
咖啡是由俄罗斯传到韩国,但日本、美国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韩国的咖啡传播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尽管缘由很无耻。 李熙/1884年 帕西瓦尔·罗威尔/摄 韩国史书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咖啡爱好者,就是这位,朝鲜李氏王朝第25代君主高宗李熙。 其时,正好是朝鲜半岛最混乱的一段时间。19世纪末,日本和俄国相继敲开了朝鲜的大门,列强威胁,李朝风雨飘摇危在旦夕。到了甲午战争后,为了减少日本在朝鲜的影响力,高宗倒向俄国,俄国的势力因此不断在朝鲜扩大。对此,亲日的势力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发动了政变杀害闵妃,高宗也被迫躲到俄国公使馆避难。 在俄国公使馆的日子里,高宗渐渐爱上了喝咖啡。 高宗李熙在住进俄国使馆避难之后几乎被软禁 […]
对芬兰人而言,咖啡适合招待朋友、可以保暖,惟一缺点是普遍品质差。 芬兰人消费咖啡的能力惊人,人均一年购入 12 公斤咖啡,约即每天 10 杯咖啡左右。相对之下,同样钟情咖啡的意大利人,消费却得芬兰的一半,人均一年 5.8 公斤。芬兰人习惯配搭传统肉桂卷享受咖啡,招待朋友。而且当地的劳工权益甚至包括员工每天享有起码 2 段约 10 分钟的咖啡时光。以上可见,咖啡可谓是芬兰的文化符号,不论人际或办公,均占一席之位。 芬兰人如此渴求咖啡,部分原因出于高海拔的地理位置,气候偏寒,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能温暖身心。咖啡烘焙商负责人 Benjamin Andberg 打趣道:“芬兰人依赖咖啡,纯粹因为酒不适宜常 […]
随着咖啡的推广再加上咖啡本质上的演进,越来越多人懂得去咖啡馆点一杯对他们来说是精品的手冲咖啡。点了杯咖啡,菜单上说是精品咖啡,价格收个百来元(台币)甚至是几百多一杯。 但这手冲精品咖啡肯定只能是阿拉比卡品种,非阿拉比卡的是毒药,喝了一定会吐。产地的话蓝山,柯纳早已不流行,曼巴!? 你在跟我开玩笑吗? XXX艺妓才好,要原生种,要第几批次最好,竞标微微批次,微微微批次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超级神豆,不只是豆子要好,还得标上庄园,处理厂,处理法。最好名字不能太短,那个只标着非洲美洲亚洲都去死,这样写才标准–真南美洲哥伦比亚共和国 圣徒阿里欧 Finca Santuario 爱情不是灵药是毒药 NO.78 […]
也许很多人知道台湾有种咖啡,但却很少人知道要在自己家里喝到自己产的咖啡有多难得。如北欧、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咖啡业繁盛的大国,走进咖啡馆,你点的依然是肯亚AA、瓜地马拉安提瓜,几乎都是中南美、非洲的豆子,美国境内只在夏威夷、日本也只有冲绳种少量。而台湾,却是同时拥有人才与产地的优势。 但台湾咖啡究竟是什么样的风味?我们问了“Fika Fika Cafe”、“森高砂咖啡”、“在欉红本铺”及“Goodman Roaster”4家热爱台湾咖啡的老板,他们都提到一个关键字:茶。 来到“Fika Fika Cafe”负责人陈志煌(James)位于南港的烘豆工厂,如铸铁巨兽的Joper烘豆机,正发出轰隆低 […]
近几年来风行的绿色饮品从抹茶拿铁到羽衣甘蓝果昔,绿色饮料当道,而由 Specialty Food Association(特殊食品协会)举办的年度 Fancy Food Show (风尚食物秀),专门展示全球新兴饮食品牌产品,Food & Wine 在今年的会展上观察到主流市场所未见的新品:绿咖啡。 由未经烘焙的绿色咖啡豆制成,成品带有淡淡透明的绿色色泽。因为未经烘焙,咖啡豆当中的绿原酸不会过度流失。 根据许多报导,绿原酸具有营养价值, 2006 年 BMC 补助及另类疗法期刊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的研究指出,一种含有绿咖啡 […]
继麦当劳之后,星巴克连锁咖啡馆已经俨然是美国文化输出的象征,八○年代麦当劳进驻意大利,就曾遭到强烈的批评与讨论,如今星巴克咖啡馆也计划跟进,预计在二○一八年到罗马及米兰开店。 有趣的是,星巴克在去意大利开店之前,今年先在日本文化古都京都东山区二宁坂开了一家“全球唯一有榻榻米”的星巴克咖啡店,这样的举动似乎是在测试水温,如果在文化敏感地带开店可以成功,将会让星巴克更有信心前进咖啡王国意大利。 这家星巴克咖啡店名为“二宁弥荣茶屋店”,开在东山区二年坂上,是游客们前往清水寺体验日本风情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京都文化极其敏感的地区。京都人不会容许外来文化在此嚣张设点,但是星巴克居然胆敢在此开店,想必有其 […]
第一次接触咖啡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小店有卖咖啡糖。一个小方块的咖啡糖,包装上写的是巴西咖啡。把包装打开,加上热水一泡,就成了咖啡。有没有咖啡的味道是不记得了,可是挺甜的,还有牛奶的味道。那时候一有零钱,就买来喝。 真正喝咖啡还是大学毕业的谢师宴。地点好像是当时台湾水泥公司的俱乐部。在台湾恐怕到现在也是一样。只要是俱乐部,一定是洋玩意儿招待。○八年回台湾,老总也是在台北的一个俱乐部招待。喝的是啤酒,吃的是披萨,不便宜,但是有洋味儿。当年的谢师宴也是同学们的要求,以西餐方式来感谢老师们的教导。那次算是人五人六的享受到使用刀叉的别扭,和咖啡的苦楚。 其实那个年代,真正上西餐厅的,口袋里还真要有 […]
茶在东方文化中有很长远的历史,而咖啡先是在非洲与中东地区间流传,再传到欧洲后,最终全世界流行。这两个在现代社会很重要的饮料,其实并不是随时都受到欢迎。 咖啡于 1674 年引入到瑞典,但是要直到 18 世纪末期才在有钱人中流行开来。 1746 年,瑞典皇家诏令强烈抨击过度摄取茶跟咖啡对人的健康有害,对咖啡课重税。要是没有缴税,家中的杯盘将会被国家“征召”。 最后甚至将咖啡列为违法,但是仍然没办法杜绝咖啡豆的地下买卖。 当时的国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决定要做一个实验,来证明咖啡确实对人体有害。他找了两个双胞胎死刑犯,将他们的罪降成无期徒刑,但减刑的条件是,他们其中一方得每天喝三 […]
为什么会附上汤匙呢? 在喝意式咖啡时,大部分都会附上汤匙、砂糖及水。 意式咖啡是用热水及压力来萃取的,因此除了会溶于水的水溶性成分外,也会萃取出部分的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较重,所以会以咖啡液体的形式沉在下方,脂溶性的成分则以泡沫的形式浮在上面。这种泡沫型态的成分就是crema,它溶有许多左右香气、稠度及质感的成分。沉在下方的水溶性成分则以让舌头感受到味道的物质为主。 简单来说,crema负责香气的部分,萃取液负责味道的部分。如果没有搅拌就直接喝的话,水溶性成分及脂溶性成分就会被分开。用搅拌或晃动的方式将意式咖啡的成分混匀后再喝,这样才能够感受到丰富且和谐的味道及香气。因此意式咖啡一定会和汤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