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文化

英国人认为只有付费 才能降低一次性咖啡杯使用量

英国加的夫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次性咖啡杯收费,就像塑料购物袋收费那样能显着减少使用,从而减少垃圾。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在英国,星巴克、咖世家、麦当劳、肯德基等一年能用掉25亿个纸杯装咖啡和其他饮料,而这些纸杯都配一个薄薄的塑料盖,不方便回收利用。 加的夫大学的研究仅仅涉及12家小咖啡馆。结果显示,一次性纸杯收费并且辅以纸杯垃圾宣传海报,能更有效地鼓励消费者自带杯具,自带率能从先前的5.1%增至17.4%。 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英国一次性纸杯的年使用量最多能减少3亿个。不过,纸杯收费效果可能不如塑料袋收费效果那么明显。 英国塑料袋收费后使用量减少了70%,研究人员认为减幅如此大是因为 […]

一个咖啡爱好者的咖啡饮史:从八岁的胡子大叔咖啡开始

至今四十二岁的生命中,我的咖啡饮史大约占了三十四年。小时候,家里开设杂货店,饮料区最吸引我的不是养乐多、金苹果这些小孩子的玩意儿,而是一个戴着帽子、胡须丰盈的外国大叔当招牌的罐装咖啡。 家里的杂货店位于当时还没开发的台北县树林镇,客群中有许多是工人家庭,而最受工人们欢迎的饮品就是芦笋汁、咖啡,以及B牌提神饮料。某天,一位常来家里串门子的工人叔叔买完提神饮料和咖啡后,便坐下来与爸爸聊天,他叫我拿两个杯子,将两种饮料调合倒入杯中,一杯推给爸爸,一杯自己喝了起来。叔叔见我好奇,把还盛着约三分之一的罐装咖啡推给我,示意我喝。见爸爸没反对,我煞有其事地也拿了一个透明玻璃杯,将咖啡小心翼翼倒入,谨慎品尝这 […]

台湾人爱不爱喝咖啡? 一人一年也就一百杯

台湾人早上起来要喝咖啡提提神、中午吃过午饭要喝咖啡助消化、谈事情喝咖啡营造氛围、无聊来杯咖啡打发时间…… 据说台湾人一年饮尽的咖啡杯,叠起来约等于21万座101大楼。业者根据台湾进口咖啡数量估算,2016年台湾平均每人咖啡饮用量超过百杯。 台北市曾被《今日美国》票选为全球10大最佳品尝咖啡城市,街头巷尾林立的咖啡馆,简直可以与便利店的数量相媲美,就连洗衣店、杂货店、花店都可以喝上一杯香醇的咖啡。 台湾财政主管部门数据显示,2014年台湾咖啡进口数量为2.38万吨,台湾当局“关务署”统计资料也显示,仅2016年1月至8月,台湾进口咖啡数量已高达2万吨。

我们在存在主义咖啡馆:那些关于自由、哲学家与存在主义的故事

萨特不打算采取哲学家的传统作法,透过伦理算计寻求出路,更遑论当个所谓“电车难题专家”。他引导听众更个人化地思考问题。面对这个抉择是怎么一回事? 沙特(Jean-Paul Sartre)首次察觉到他成为了名人,是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当天他在巴黎的中央会堂(Salle des Centraux)为时代具乐部(Club Maintenant)举行公开演讲会。他和主办机构都低估了他的演讲能吸引多少人慕名到场。售票处陷入暴乱;很多人无法走近购票,干脆无票硬闯进场。在挤挤撞撞中椅子给撞毁了,有几个听众因为场内异常酷热而昏倒了。《时代杂志》(Time)一帧照片配上了这样的图说:“哲学家沙特。女士们如痴 […]

在巴黎,如你答应和一个陌生男人喝咖啡,等于同意和他上床

“一般”西方男人和“一般”东方女人的艳遇观念是不一样的。我在搭大型风帆航行到法属新喀里尼西亚群岛之后才领会到。    新喀里尼西亚群岛的位置,差不多是在纽西兰的右上方,所罗门群岛的上方,总之是在汪洋大海之中,从台湾直飞也要九个小时,本来是方便远从法国到新喀里尼西亚度假的人所开辟的直航航线,台北是中途停靠站,很可能是因为营运的状况不佳,所以不久就停航了。现在要到那里,必然复杂多了,否则,那真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天堂般的岛屿。    像南太平洋的生物进化,因为天敌比较少,还有人为的破坏没有那么古早,所以还可以看到一些远古时代的生物,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活的,并不是化石,必须说比正常男子的手掌摊开来还大的 […]

做“口”碑 伦敦开出一家十八禁咖啡馆

比日本女仆咖啡厅更具噱头的创意店家即将开幕。英国商人查维特准备在伦敦帕丁顿区的普拉德街,开设一家以机器人“吹箫”为服务的咖啡厅,点咖啡送口交,一节15分钟要价约50英镑。 据《太阳报》报导,咖啡厅创立的宗旨在于要让前来品尝咖啡的男性,能够在喝咖啡时挑选感“性趣”的女机器人替自己服务,顾客们可以先点一杯咖啡,再透过iPad挑选“服务员”。一节服务需50英镑。若是觉得满意想继续,每加一节(15分钟),加收10英镑。 目前咖啡厅初步只提供女性机器人,一具造价约美金1,000至$3,000美元,查维特表示正在研商未来是否要增加男性机器人。至于关于顾客隐私问题,查维特表示,会在店里设置两个类似独立包厢的 […]

台北咖啡馆文化概览:从茶馆、风月场所、休闲吧到工作吧

如果建筑是历史上的作品,咖啡馆比较像是建筑的软体,它是一个透过内在,将这个空间再使用的方式,有如通往世界角落的一扇窗,又或者是通往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台北有这么多的咖啡馆,我有时会幻想这些咖啡馆老板是不是外星人?他们来到这里其实是要观察地球人的生态,而且台北咖啡馆的马桶彼此可能互通,因为这有可能是一个时光隧道! 对我而言,台北的咖啡馆仿佛见证台湾休闲产业文化;日治时期的咖啡馆大多称做吃茶店,除了卖茶以外,咖啡是主要的饮品,那时的装潢以洋化为主、黑胶唱片音乐不停的播放,讲究店内音乐,比较像现在我们认知的咖啡馆形式,由于消费较高,主要是我们的阿公、阿嬷约会场所。 而后,咖啡馆渐渐成为有一点点色情的场 […]

林德俊:所谓文学的咖啡

什么是文学咖啡?那是一家迳以“文学”或“诗人”为名的咖啡馆吗?我曾走进如此这般的咖啡馆,但其中的装潢陈设、店员及客人的姿态,并未让我感受到太多的文学气息。虽然有些店并非完全不下功夫,但不是摆了几本书就叫文学,也不是菜单放上几句分行体文字就叫诗歌,若是底蕴空无,顶多博取到附庸风雅之客。 就像许多命名漂亮的建案广告,它的美丽停留在巨幅看板所带来的“生活的想像”,且往往是表皮的想像,仅此而已。就像某一段岁月我经常徘徊于一栋名为苏格拉底的社区大楼,恢弘前庭,遛狗者有之,练甩手操者有之,天南地北抱怨柴米油盐者有之,就是未曾出现过智识灵光交会的对话。 提起文学咖啡馆,上一辈的文艺人脑海中定会浮现“明星咖啡 […]

楼上是红酒、法餐和谈笑风生 楼下是诗、远方和咖啡

一间位于纽约格林尼治村布利克街和科妮莉亚街的路口的“科妮莉亚街咖啡”,自1977年开业以来,就是独立音乐人的一片天地。 早年,音乐人会在每周一聚集在这里,在一起谈论音乐,演奏自己创作的歌曲,交谈创作的心得,五千多首歌曲就飘荡在当时狭小咖啡馆的空气里。这段故事被演绎成了一张音乐专辑《音乐人交易所》,1980年出版问世。 几十年来,格林尼治村经历了风风雨雨。早年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戴夫范容克等经常弹奏的“煤气灯咖啡馆”已经关张,音乐人们换了一拨又一拨,“科妮莉亚咖啡馆”的音乐却一直没有间断。 为了能够继续运营,表演的场地从楼上搬到了地下室。楼上是法餐、红酒和客人的谈笑风生。而走进地下室的楼梯,却进入 […]

全世界最美的咖啡馆不在伦敦也不在西雅图,却在这里……

匈牙利被称为东欧的小巴黎,首都布达佩斯的纽约咖啡馆被誉为全世界最美的咖啡厅,另外,书店咖啡厅则以华丽装潢吸引目光。 不过,若是谈到人文以及历史,首选当然是中央咖啡馆。1887年建造的中央咖啡馆曾有不少匈牙利作家、艺街家以及诗人,坐在典雅且具有历史的咖啡厅内,啜饮咖啡进行创作,也让中央咖啡馆保留了匈牙利文化的根。 位居欧洲大陆东部的匈牙利,曾是雄霸一方的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不过后来和苏联结盟,成为共产国家;后来共产体制瓦解,匈牙利脱离共产体制,但由于天然资源不丰富,经济发展在欧盟各国中算不上是前段班,物价在欧洲各国中相比也偏低,首都布达佩斯虽被多瑙河一分为二,不过雄伟的城堡及教堂,让布达佩斯被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