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咖啡文化

Hally Chen:在普罗旺斯,除了塞尚还有薰衣草和双叟咖啡馆

绿荫遮天、喷泉水声,少妇望着旋转木马上的孩子微笑,路人三三两两坐在露天咖啡桌,这里是法国的艾克斯普罗旺斯(Aix en Provence),简称艾克斯。历史上它曾是普罗旺斯地区的首府,今日隆河河口省(Bouches-du-Rhône)的一个城市,同时也是印象派大师塞尚(Paul Cezanne)的故乡。城里除了他的故居不时吸引各地的旅行者前来参观外,他生前流连的咖啡馆,同样吸引许多人拜访。 这周刚好是夏至,城里来了不少游客,多半是冲着薰衣草和音乐节而来。“千泉之都”艾克斯本身就是法国著名的大学城,除了喷泉多,咖啡馆也不少。在欧洲,多数咖啡馆同时也是酒馆和餐馆,不时能见到学生们喝一杯的踪影。 我 […]

Big Issue尝试用一杯咖啡帮助流浪汉回归社会

英国社会企业Big Issue,于2015年底在伦敦发布咖啡品牌Change Please,这项计划是与另一间社会企业Old Spike Roastery合作。Old Spike Roastery主要生产优质且人道来源的咖啡,并聘用街友为员工。 街友指的是一些人因为经济能力不足或其他原因居无定所,而在公园、天桥底、地下道及住宅后楼梯等地栖身。也就是很多人眼里的流浪汉或游民。 Change Please咖啡初步将透过8辆咖啡车销售,由曾为街友的伙伴经营,在2015年底开始于伦敦市区展开。此外,也能够透过官网线上购买咖啡。 Big Issue全国通路总监Peter Bird表示,Change Pl […]

梁仲礼:反仕绅化冲击初心,由伦敦咖啡店遇袭说起

月前在伦敦一间咖啡店打工时,一名游客拿着一本《111 Coffee Shops In London That You Must Not Miss》来到店内打卡,着我给他在书的内页盖上本店的印章,“储齐每一间书内推荐的独立咖啡店盖章,便可以得到奖品呢”,他如是说。像他这种“朝圣型顾客”屡见不怪了,也几近可以肯定,假以时日在他储齐“111间你不可不到的咖啡店”之时,那天书已经印了新版,不可不到的咖啡店已经增至121或131间。伦敦这一类独立咖啡店,近年如浪似波般覆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第三波咖啡潮”(the third wave of coffee)的关键词(第一波咖啡潮为十九世纪中即溶咖啡 […]

Alfred Peet 的烘豆课和第二波咖啡浪潮

去旧金山逛过咖啡馆的人,大概不会忘记 Peet’s Coffee 黑咖啡的味道,又深又浓。烘豆师Willem Boot 第一次去找 Peet’s Coffee 创办人 Alfred Peet,想跟他学烘豆,两人选了一支很好的瓜地马拉,但 Peet 的烘焙让 Boot 非常惊讶,忍不住对 Peet 说:“你在干什么?你这么烘,豆子都给你烘焦了!”这句话让 Peet 很恼火,两人最后不欢而散,不过临走的时候,Peet 还是回头问了一句:什么时候来上课? Willem Boot 与 Alfred Peet 两人都原籍荷兰,两人到美利坚都落脚旧金山,都热爱烘豆,着迷最好产地最好的咖啡。2007 年 A […]

在美国喝星巴克 知道这些能帮你省点钱

无论在哪里,星巴克的咖啡或饮品价格都不便宜,如果你读过《赫芬顿邮报》的报道,再去星巴克的话,就可以省点钱了。 1、带上自己的杯子 如果你带上可重复使用的杯子或从另一家咖啡馆带来纸杯,在星巴克购买饮品会便宜1毛钱。咋看1毛钱并不多,但如果日积月累,也可省下不少钱。 2、自己动手制作冰拿铁 不要直接买星巴克标准的冰拿铁,有一个简单而省钱的绝招可以让你自己动手,制作出美味的冰拿铁。 首先,要两杯浓缩咖啡(espresso ),冰块任意(不论大小杯),然后再添加牛奶、甜味剂和其他调味品。 虽然自己DIY出来的不是一杯正宗的拿铁,但它确实是可替代冰拿铁的一种味道不错、便宜的饮品。 3、不要购买瓶装水 当 […]

一个德国母亲用儿子的作业纸改写了手冲咖啡历史

日本人在手冲咖啡领域贡献非凡,但现代手冲的制作方法却肇始于德国--其实,我跟你一样,没有想到这个国家的咖啡爱好者比啤酒爱好者更多更活跃--一位极其平常的家庭主妇,因为咖啡,开创了一家公司,更成为欧洲咖啡界堪称传奇的人物。 自咖啡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传统的制作咖啡方式,主要是利用麻布或金属滤网来滤掉咖啡渣。然而若是利用麻布的话,每次使用完毕都要清洗非常干净,否则会发臭。而若是利用金属滤网,则是受限于当时工艺的水准,无法做出足够细小的孔隙,因此会让许多的咖啡渣通过滤网。 而现代常见的,利用滤纸过滤咖啡粉的技术,则是由梅莉塔 斑姿(Melitta Bentz),于1908年所发明,一直使用至今 […]

林东源:在首尔看到令人惊艳的咖啡文化

提到韩国在全球发光发热的产业,你会想到偶像团体辈出的娱乐产业,以及LG、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电子产业,但你绝没想到,他们还有一项惊人的产业──咖啡馆文化,“每走进一家餐厅,即便卖的是人参鸡汤或是炒年糕,店内都会有一台全自动咖啡机,看起来模样老久,应该已经使用很久了……,我从来没想过,喝咖啡这件事,在韩国竟然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习惯。” 我去首尔之前从来不知道,喝咖啡在韩国竟然如此盛行,每五至十步可能就有一间咖啡馆,每间餐厅,无论是西式或韩国传统食堂,都会摆着一台咖啡贩卖机,连走在路上的行人,也几乎人手一杯咖啡,这样的画面和吃着泡菜、烤肉,还有盛产人参的传统对韩国印象完全不一样。 我曾询问过当地友人, […]

林东源:在维也纳,我喝不到维也纳咖啡

“如果我不在咖啡馆, 就是在往咖啡馆的路上。”(Wenn der Altenberg nicht im Kaffeehaus ist, ist er am Weg dorthin),这是奥地利诗人兼散文作家彼得· 艾顿柏格先生(Peter Altenberg)所说的一句名言,他甚至将他的邮件地址改成最常造访的中央咖啡馆(Café Central);迄今,在中央咖啡馆内还有一尊蓄着两撇浓密胡子的艾顿柏格先生塑像,就坐在他以前常坐的位置上,由此不难想像,维也纳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在当地人心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难怪维也纳人称咖啡馆是“第二个客厅”。 2012年初,维也纳咖啡馆文化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

[纪录片]咖啡改变美国

编者按:茶与咖啡,只是历史戏里的道具,美国人由茶到咖啡的进程,不是因为咖啡比茶便宜--虽然的确便宜--而是对英国殖民者强制征收茶税之行为掩盖下的殖民反抗。咖啡作为一个符号,一面旗帜,代表着美国想要展现给英国、给全世界的新形象:热情、力量、勇敢与自由。跟随两位采访者,一起理解咖啡。 编辑:kaweh.net

初心良善 发展走样 公平贸易的幕后真相

喜爱品尝咖啡、又关心社会公义的你,总会选购有公平贸易标签的咖啡豆,或光顾支持公平贸易的咖啡店,就是为求一石二鸟! 美味咖啡喝过了,行善积福的良好感觉退减后,作为消费者的你可曾想过,在地球某个贫穷国家的小农户及工人,是否曾经受惠于你的抉择? 咖啡豆、茶叶、香蕉这几种农产品,在全球的公平贸易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而咖啡豆更是带领公平贸易在欧洲市场成长的旗舰产品,所以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及供应,最能够反映公平贸易营运的实际情况,法国传媒亦就此事于2013年作深入的调查。 现时公平贸易的市场领头羊,是源自荷兰的Fairtrade Max Havelaar商标,是由荷兰神父弗兰斯霍夫与及经济学者尼可诺森于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