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没有咖啡管用?因为作家们在咖啡馆里无所不谈了

近日,作家阎连科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给读者们上了一堂小说文本细读课。  在这个小说文本细读课上,阎连科解读了“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称其小说极富文学的创造性,开拓了小说写作的新领域,为世界文学…


近日,作家阎连科在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给读者们上了一堂小说文本细读课。 

在这个小说文本细读课上,阎连科解读了“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称其小说极富文学的创造性,开拓了小说写作的新领域,为世界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此过程中,他专门谈到了世界文坛、中国文坛的文学创作倾向。

按照阎连科的看法,世界文学、中国文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对传统经典文学的转移,一种可以称作是“苦咖啡”的文学流行并泛滥起来。

阎连科为什么把这种文学叫做是“苦咖啡文学”?

“今天咖啡馆文学非常盛行,并不是说在咖啡馆写作就叫咖啡馆文学,而是这种文学的风格:温暖中有一点寒冷,甜美中有一点伤痛的文学,这是我们今天的作家整体在追求的一个文学局限。青年作家也好,中年作家也好,乃至于那些一片叫好声的耳熟能详的老作家,今天也到处走街串巷去吆喝的、卖的,恰恰就是这种苦咖啡的文学。但是无论它有多苦它也是咖啡,这种文学今天特别的流行。”
  
阎连科提出自己对当下文坛“苦咖啡文学”的盛行、一些作家热衷于创作这样的“苦咖啡文学”的看法后,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有人说,所谓的“苦咖啡文学”是一种自造的文学观念,意谓这样的对当下文学书写风貌的判断并不准确,“苦咖啡文学”是正常社会的正常产物。

有人说,文学并不是必须要让每个人都背负沉重的历史枷锁,甚至连个人生活里面的欢欣愉快都要层层封锁在小屋里,密不透风,对“小伤感、小温暖、小挫伤、小确幸”也不能予以严苛的否定。

其实,这些争议和质疑,只是看到了文坛上这种“苦咖啡文学”存在的合理性,构成了丰富的文学维度,却忽视了阎连科看到“苦咖啡文学”在当今文坛泛滥的思考意义。
  
“苦咖啡文学”盛行,有文学信仰的原因,也有时代生活发生变化的缘故,更有作者文学创作力的问题,其中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时代精神趣味和文学趣味发生了变化。

这正像阎连科所说,“我们文学中已经没有任何苦难也没有任何人生的经历问题,所有的经历都是在咖啡馆中间产生的,痛苦我们可以到咖啡馆去谈,苦难也可以到咖啡馆去谈,即便人生的生生死死也可以在咖啡馆中去谈,当我们的任何的苦难、经历、困境,都可以约上一个朋友到咖啡馆去谈的时候,其实这个苦难这个人类的境遇的困境已经被我们消解了……”

所以“苦咖啡文学”的本质,就是消解和弱化了人类的困境、苦难和痛苦,这样的文学再也没有《战争与和平》那么宏大的历史,那么大的苦难,也不会有巴尔扎克那样的对整个社会的描述和关照,对整个民族的关心,当然也不会再出现像卡夫卡小说中对个体的人的深刻关怀。

来源:山西日报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