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为何仅靠物质无法改变贫穷的命运

贫穷不只是经济上的劣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稳固且长久地由家庭世代传递,有独特的社会心理,形成一个次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路易士的《桑切斯一家人──墨西哥底层生活纪实》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墨西哥底层的…

贫穷不只是经济上的劣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稳固且长久地由家庭世代传递,有独特的社会心理,形成一个次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路易士的《桑切斯一家人──墨西哥底层生活纪实》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墨西哥底层的桑切斯一家人的生活。路易士从数百个家庭中选取这了一户贫穷人家,请家里的主要成员(50岁的一家之主赫苏斯·桑切斯、以及大儿子马努埃尔、二儿子罗贝托、三女儿康苏薇若、以及小女儿玛塔)用自己的话讲述了他们在墨西哥贫民窟的日常,以期层层堆叠出每一个人物的特点以及完整且立体的生活。路易士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多重自传方式”,他认为以这种方式叙述故事“有助于减少研究者的偏见,同时可以避免过度同情与冷酷无情的问题”。

这些故事的确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墨西哥底层人民的生活。这也正是路易士的成就,即让穷人自己去诉说自己的故事,同时给予了这些倾向于被忽视的声音与发声的机会。大部分的人们认为,贫穷源于知识与经济的匮乏,然而这也许只是部分的解读。桑切斯一家人在辞汇与语言的运用上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同时也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洞察力。他们并不缺乏知识。作为一家之主的桑切斯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三女儿康苏薇若也进了大学学习。然而他们为什么还是没有摆脱贫穷的命运?这也正是本书的精彩之处。

长达500页的整本书包含了五位家庭成员对很多事情的描述,例如暴力、死亡、苦难、贫穷等等。而我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在于父亲对于自我的叙述以及全家人对于父亲的评价。从这种叙述与评价之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家庭“贫穷传承”的原因。

身为一家之主的赫苏斯·桑切斯是一个非常努力的男性,他对自我的评价是:“我没有童年,孤单又可怜,很早开始工作了,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玩耍。”而这样的童年来自于赫苏斯·桑切斯的父亲。他不识字的父亲不准孩子跟别人玩,最令人惊讶的一点是父亲完全不疼小孩,从来不注意小孩需要什么。父亲认为太关心小孩会毁了他们。桑切斯崇拜父亲的教养方式,并奉行不悖。因此他对孩子并不投入多少感情。

而大儿子马努埃尔是这样描述父亲的:父亲严厉且付诸行动,从不碰酒,不准我们表达意见,必须接受他刚烈的性格。二儿子罗贝托表示:父亲脾气不好,对我们很拘谨,从不和我们讨论问题,一辈子都喜欢工作。有一次,他大叫我:“混混、废物、猪”,就是在羞辱我。后来我离家,不是我自愿的,是我父亲把我赶出家门。 他说我不是正当的人,我唯一在行的事就是让他头痛或丢脸。真的,我宁愿他打我。大声训斥我,比打我还难过。骂人伤害更大。

三女儿康苏薇若说:“我的童年,除了痛苦和孤单,什么都没有”。当她生病严重时,父亲只是对她咒骂:“你那个肺结核,咳得像狗一样,等着可以去停尸间吧!”在这种“父亲把自己伤了个遍”的情况下,康苏薇若选择了离家出走。

几个孩子无一例外表示非常爱父亲,甚至崇拜父亲。但是父亲过分严厉以及恶语相加,使他们愈长大就愈失去了亲近父亲和表达情感的勇气。父亲把孩子伤了个遍,孩子在父亲那里被辱骂被欺压之后,几乎都选择了离家出走。

简单地梳理了父亲对自我的评价,以及孩子们对父亲的叙述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没有童年”的生活方式竟惊人的相似。桑切斯 “没有童年,孤单又可怜”的叙述,正好与康苏薇若“我的童年,除了痛苦和孤单,什么都没有”形成一种相似的重叠。这种重叠是否会循环往复至他们的下一代?这可能需要另一本故事。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代人的可怜的童年都来自于父亲的教养以及爱的匮乏。

其次,父亲对孩子的暴力方式也被孩子移植到他们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之中。 例如康苏薇若所说“哥哥们会打我,看到他们如此憎恨我,那种痛更撕心裂肺”。 而哥哥们这种打妹妹的暴力行为大部分也是从父亲的“打小孩”教养方式中习得的。

而桑切斯一家人的结尾以马努埃尔生活陷入窘境、罗贝托进监狱、康苏薇若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玛塔街头摆摊独自养活11个子女而告一段落。而父亲对他们的教养方式也在他们对他们的下一代方式身上继续。

事实上在这本书中,生活在贫民窟的桑切斯一家人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工作与赚钱的热情,以及面对困难承担责任的勇气。他们面对困难从不退却,而是认清现实,继续努力。然而他们的家庭为何还是以悲剧收场?改变这种贫穷方式的任务或许可以从改变教养方式开始?贫穷的本质,正如乔治·欧威尔所说,是摧毁未来。世代的贫穷或许体现的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劣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代际传承。贫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穷,更是精神与爱的贫瘠。

我曾见过一些人,他们贫困,甚至每天工薪只有几美元,但他们不潦倒。穷人社区事实上充斥着许多具有努力、埋头苦干的并具有革新性的人,他们每天都努力的付出血汗去赚微不足道的工资去养活一家人。然而他们为什么还是贫穷?位于边缘化的桑切斯一家人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桑切斯认为自己在努力赚钱养活一家人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自己应尽的一家之主的责任。他认为孩子只要有衣穿、有钱用、有房子住就已经完成了他的责任,他已经不需要再付出过多的感情。

而事实上,这种教养方式只是将孩子商品化,他仅仅是在用钱购买亲人之间的距离。而这种交易事实上才是导致他们一家人越来越疏离的原因。一些国际借贷组织进行过一个调查,他们给创业的穷人提供资助之前会提供两个选项,选项一是仅仅给穷人钱,让他们自己去创业;选项二是钱以及来自全球组织的支持与鼓励。大部分人选择了第二选项:爱与金钱的组合。因此改变贫穷,不仅仅是与金钱与政策本身能够扭转的,改变贫穷,需要倾听他人真正的需要,投入爱的力量,以及金钱的支持。金钱与爱组合的力量,或许会带领更多的穷人打破匮乏心态的壁垒,走出贫民的世界。

如果一家之主的桑切斯能够固定地在某个下午坐下来,和孩子们喝一杯茶,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投去关注的目光,他们的故事会不会就不会以悲剧收场了?

来源:MPlus+
撰稿:Alice Chen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