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世纪文艺名人絮语:巴黎双叟咖啡馆

海明威曾在其《流动的飨宴》 (A Moveable Feast))一书中写到: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待过巴黎, 那么未来不管你身在何处, 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飨宴。” 从纸醉金迷、华…

海明威曾在其《流动的飨宴》 (A Moveable Feast))一书中写到: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待过巴黎, 那么未来不管你身在何处, 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飨宴。”

从纸醉金迷、华丽炫目的20年代起,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名人、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都在巴黎交会。他们聆听爵士、品尝美酒、欣赏削着短发的迷人Flapper女郎在酒吧里漫舞,在烟雾间高谈彼此的文化思想。当时处处可见的时髦咖啡馆成为他们最爱聚集的场所,而在这个“咖啡社会”的年代,坐落于塞纳河左岸的双叟咖啡馆 (Les Deux Magots),便是文艺名人最常出没的爱店之一。

座落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德佩区,横跨两个世纪的双叟咖啡馆(Les Deux Magots) ,与另一家赫赫有名的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 )只相隔了一条街区。最早在1812年时,双叟咖啡馆并不是以现今咖啡馆的模式经营,而是贩卖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和布料以及中国的丝绸。

名称取自当时著名的戏剧《两尊来自中国的雕像》(Deux Magots de la Chine),店内实际上也坐着两尊中国清朝人物木雕,在欧式宫廷建筑风格下,不仅增添了来自东方的神秘感,更见证了咖啡馆的历史记忆。

1885年,双叟咖啡馆转为贩卖酒水的咖啡馆,在进入20世纪时成为了巴黎这个文艺重镇里知识和文化交流的精华地。来往的文艺名人不胜其数,海明威、乔伊斯、西蒙波娃、沙特、毕卡索皆是双叟咖啡馆的常客,他们在这写下了流传于世的名著、交流着影响后世的思想。而其在文学界的影响更是在1933年“双叟咖啡馆文学奖”的成立之下,划下了历史性的指标。

曾于1920年代旅居巴黎的海明威,双叟咖啡馆是他在巴黎最爱的地方之一。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他,常与《大亨小传》作者费兹杰罗 (F. Scott Fitzgerald) 在此啜饮着雪利酒,抽着烟畅谈时事和交流思想。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 (James Joyce)爱来双叟咖啡馆点杯瑞士白葡萄酒;同样来自爱尔兰的王尔德 (Oscar Wilde)也曾在离开英国后于此小留片刻。

俄国作家弗拉基尔 (Vladimir Nabokov))1955年出版的经典作品《萝莉塔》 (Lolita)中的叙事者更如此描述: “巴黎很适合我,我在那里和一些客居当地的外国人谈论俄国电影;在『双叟』咖啡馆与同性恋者共席交谈;在默默无闻的刊物上发表冗长乏味的文章。”

除此之外,存在主义思想家沙特 (Jean-Paul Sartre)也常于双叟咖啡馆的一隅和卡谬 (Albert Camus)、西蒙波娃 (Simone de Beauvoir)等哲学家激情辩论。在其《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一书中著名的法国咖啡馆服务生的哲学理论,据说就是他在双叟咖啡馆里所得到的灵感。

西蒙波娃更曾经在日记中写道:

“我坐在双叟咖啡馆里,眼睛瞪着咖啡桌上的白纸…我感觉到我的手指蠢蠢欲动,我需要写作。”

双叟咖啡馆也是许多知名电影导演最爱的拍摄场景之一。在许多部电影中经常能看到其身影,像是1973年在坎城影展得到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的《妈妈和妓女》(La maman et la putain )、令人笑中带泪的2012年电影《逆转人生》(The Intouchables),以及科幻剧情大片《全面启动》。

双叟咖啡馆至今仍是巴黎最受欢迎的咖啡店之一。虽然已不再看的到那些高谈阔论的知识分子和提着笔的文学家,下次来巴黎时不妨再一访这家传奇性的咖啡店。选一个店外的位子坐坐、点杯经典的咖啡欧雷和法式可颂,跟着海明威一同细细品尝巴黎这流动的飨宴,重返过去那段风华的咖啡社会。

来源:时尚芭莎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