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让咖啡、砂糖流通全球 造就资本主义的诞生

西元17世纪期间,延续了16世纪最后期“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哥伦布大交换”,原本膨胀的欧洲经济开始陷入收缩的转换期。又正逢自秘鲁、墨西哥流入的银矿大幅减少,欧洲经济的成长出现停摆。 此时期,欧…

西元17世纪期间,延续了16世纪最后期“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哥伦布大交换”,原本膨胀的欧洲经济开始陷入收缩的转换期。又正逢自秘鲁、墨西哥流入的银矿大幅减少,欧洲经济的成长出现停摆。

此时期,欧洲不仅盛行“新大陆”的食材栽培,同时为供应欧洲市场的需求,“新大陆”也出现栽种商品作物的大农场,促使咖啡、砂糖等欧洲人奢求的商品大量流入欧洲。由于这些殖民地得以栽种多种欧洲难以栽培的作物,众多崭新的食材不断涌入欧洲人的餐桌,仿佛也预告着全球化的来到。

西元17世纪,以贸易为优先的重商主义政策挂帅,欧洲各国竞相扩大交易版图,其中位居绝对优势的则是新兴商业国荷兰。荷兰在荷兰独立战争(西元1568~1648年)中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凭藉着卓越的造船、航海技术在西元17世纪初期奠定了欧洲海上的霸权。不过,海军力不足的荷兰在西元17世纪后期迅速没落,西元18世纪英国崛起、确立霸权。西元17~18世纪期间,连结环大西洋海域的贸易热络,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体制的健全化,也为尔后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经济上、政治上、精神层面上、社会体制上的基础。

此时期的欧洲人在“新大陆”的大农场大量生产甘蔗、咖啡等商品,同时也在亚洲各地大规模进行商品作物的栽培,再加上自中国清朝购买入大量的红茶,皆为欧洲的餐桌注入了莫大变化。此时期最主要的商品还是砂糖,也因为砂糖,欧洲的餐桌走向了国际化,并带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

西元17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以物理学理论解释地球的牛顿是此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不仅如此,西元17世纪也是博物学的时代。当时,欧洲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数量庞大的动植物与知识,当中具有商品价值者被栽培、饲育于世界各地做为商品。欧洲人以博物学所获得的知识为根基,进行全世界植物、动物的交流或移植,大规模重新打造地球的生态系。当然,各地的料理、食材、调味料也随之衍生极大的变化。

在以“新大陆”为主轴,并于世界各地所经营的大农场,欧洲人驱使当地的原住民、移民、黑奴等沦为廉价劳力,日以继夜大量生产以销售至欧洲市场为目地的商品作物。由于,新大陆的大农场唯有与欧洲的经济紧密结合,才得以永续,于是砂糖、香烟、植物染料、咖啡等商品作物被运至欧洲各港口,然后再从那些港口出口。过去往来于海洋的食材、调味料、辛香料、嗜好品皆属于奢侈品,但随着大量生产又转变为日用食品。也因为这些从世界各地搜刮而来的食材、调味料、辛香料、嗜好品,才一举丰富了欧洲的饮食生活。

来源:《餐桌上的世界史》/远足文化
作者:宫崎正胜/日本史学教授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